[发明专利]一种散热片逸风口自动淋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62833.2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8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全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爱军 |
主分类号: | A62C2/08 | 分类号: | A62C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片 风口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淋水装置,更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散热片逸风口自动淋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工业生产工序都是使用热处理,在相对封闭的热处理生产车间内,为了实现良好的通风散热,一般都会在墙角处设置通风散热的逸风口,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加强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效果,但是也会带来一定弊端,比如当室内发生意外火灾时,这个通风口可能就会演变为火势加强的进风口。针对这个问题,有的厂家在通风口处设置了闭合装置,即在危险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关闭通风口,这样的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进风加重火势的问题,但是如果室内的空气因为剧烈燃烧发生膨胀,也可能带来新的危险,一旦超过临界值,易引发爆炸。我单位设计人员设计了一种自动洒水装置,这个装置能在散热片因为不可控原因发生危险,温度急剧升高可能引发火灾的情况下,自动淋水,给散热片迅速降温,并且特制的洒水喷头也能保证气流不会迅速逸进逸出,给火势控制赢得宝贵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延长了散热片整体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经过多次实践改进,设计了一种散热片逸风口自动淋水装置,主要解决散热片及框体因为不可控的原因急剧升温发生危险时,在不完全闭合通风口的情况下解除火险。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散热片逸风口自动淋水装置,包括逸风口框体及洒水管道,所述逸风口框体内水平设置散热片。其关键在于:所述洒水管道沿逸风口框体围状敷设,在所述逸风口框体左侧及上方形成矩形封闭回流腔体。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本装置自动洒水功能,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洒水管道上设置温感雨淋阀。
再进一步地,所述温感雨淋阀的前端设置淋水喷头,所述淋水喷头与温感雨淋阀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温感雨淋阀设置在上方洒水管道中部。下端的洒水管道上设置手动阀门。当温感雨淋阀在特殊情况下不能自动打开洒水时,可以迅速打开手动阀门,保证第一时间能洒水散热。
从连接结构的角度看,所述洒水管道形成的矩形封闭回流腔体的上端与逸风口框体之间通过若干连接固定片连接。所述连接固定片的一端卷成筒状,套接在洒水管道上,另一端固定在逸风口框体的上平面。具体连接固定片的个数由洒水管道的长度决定,本实用优选设置两个连接固定片来固定矩形封闭回流腔体。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所述洒水管道上设置温感雨淋阀,并且所述温感雨淋阀的前端设置淋水喷头,所述淋水喷头与温感雨淋阀内腔连通,这样在散热片及框体因为不可控的原因急剧升温发生危险时,在不完全闭合通风口的情况下解除火险。
2、本实用下端的洒水管道上设置手动阀门,当温感雨淋阀在特殊情况下不能自动打开洒水时,可以迅速打开手动阀门,保证第一时间能洒水散热,客观上延长了槽式电缆桥架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散热片逸风口自动淋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散热片逸风口自动淋水装置,包括逸风口框体3及洒水管道1,所述逸风口框体3内水平设置散热片。所述洒水管道1沿逸风口框体3围状敷设,在所述逸风口框体3左侧及上方形成矩形封闭回流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洒水管道1上设置温感雨淋阀4。
进一步地,所述温感雨淋阀4的前端设置淋水喷头5,所述淋水喷头5与温感雨淋阀4内腔连通。
再进一步地,所述温感雨淋阀4设置在上方洒水管道1中部。并且下端的洒水管道上设置手动阀门2。
更进一步地,所述洒水管道1形成的矩形封闭回流腔体的上端与逸风口框体3之间通过若干连接固定片6连接。
所述连接固定片6的具体连接方式表述为:所述连接固定片6的一端卷成筒状,套接在洒水管道1上,另一端固定在逸风口框体3的上平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爱军,未经全爱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28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