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热采井井下注汽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1913.6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3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杜勇;谢金川;钱钦;候利;邹群;周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稠油热采井 井下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工业的井下注汽管柱,特别是一种稠油热采井井下注汽管柱,可在注汽井中保护套管,提高井底蒸汽干度,提高注汽热效率和注汽效果,节省能源,提高油汽比。
背景技术
稠油油藏由于粘度高,不易流动,怎样将其从地层抽吸到到井筒,再由井筒举升到地面,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向油层中注入蒸汽,使其粘度降低,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油层在地下一到两千米深,从地面用管柱向油层注入蒸汽的过程中,如果该管柱和油层以上套管井筒之间不密封,大量蒸汽将渗入注汽管柱和套管环空,使大量热量在进入油层之前无谓消耗,导致注汽效果差,达不到降粘开采的目的。同时注汽时套管承受蒸汽压力,容易将井口刺穿,造成蒸汽泄漏事故。
目前稠油热采井的注汽管柱包括隔热管、热补偿伸缩器、环空充氮保温和井底热敏封隔器。以7in套管为例,注蒸汽时,随着温度的提高,二千米的管柱热胀冷缩即达到6-7米,并产生很大的轴向力,这个伸缩距离可以由热补偿器克服。但同时注汽压差如在15Mpa,作用在热敏封隔器上的由压差产生的上顶力也达到300KN,由于热敏封隔器没有固定锚定装置,导致其和套管的相对上下滑动释放,其密封件被破坏,造成蒸汽渗漏到热敏封隔器以上的套管中,并传导给其它地层,造成大量热能损耗,也损害了套管,并容易造成井口套管头泄露,导致油层注汽效果差,达不到降粘开采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稠油热采井井下注汽管柱,保护油层套管,提高井底蒸汽干度,提高注汽热效率,节省能源,提高注汽效果,避免井口套管头泄漏。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稠油热采井井下注汽管柱包括隔热管和悬挂封隔器,隔热管、反洗阀与密封伸缩管依次连接构成注汽内管柱;悬挂封隔器与密封套筒和开关总成依次连接形成注汽外管柱;注汽外管柱的悬挂封隔器座封并悬挂在套管的内壁上,注汽内管柱的密封伸缩管插入注汽外管柱的开关总成中并能够在密封套筒中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悬挂封隔器与密封套筒和开关总成形成的注汽外管柱由悬挂封隔器固定在了套管上,并将悬挂封隔器的上下套管密封封隔。注汽内管柱的密封伸缩管可以在注汽外管柱的密封套筒中滑动并保持密封,由热胀冷缩产生的注汽内管柱的伸缩可以在注汽外管柱的滑动中释放。改善了管柱的受力条件,有效避免了注汽内管柱受热伸长将注汽外管柱压坏并使注入蒸汽密闭在悬挂封隔器以下,保证了蒸汽全部注入注汽外管柱下方的油层。极大地节省了能源,并使套管得到有效保护,消除了现有注汽管柱井口套管头泄漏的弊端。注汽外管柱下部的开关总成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将油层和本发明打开和关闭,有利于作业时溢流的处理,保证作业安全。本发明可实现一次下放、多次使用,注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油汽比,增油效果明显。本发明管柱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注蒸汽效果显著提高,提高了蒸汽波及体积和多轮次注汽效率,充分节约了能源。显著提高了注汽采油井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反洗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发明悬挂封隔器和密封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发明开关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反洗阀1、密封伸缩管2、悬挂封隔器3、密封套筒4、开关总成5、上接头6、反洗阀中心管7、反洗孔8、反洗活塞9、弹簧10、外套11、封隔器中心管12、悬挂卡瓦13、锥体14、高温胶筒15、锁紧环16、活塞17、液压缸18、组合密封件19、开关外套20、密封滑套21、注汽孔22、束爪23、开关外套内槽24、滑套凸台25、束爪凸台26、尾管2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19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