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1521.X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1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董雷;甘太国;刘玺;印新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1/04 | 分类号: | G01J1/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许美红 |
地址: | 43022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全景 视角 火焰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焰探测器,尤其涉及一种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
背景技术
火焰探测器目前广泛用于油气、化学品、弹药库、交通隧道等场所。其主要原理是对燃烧物的光谱信息进行检测。由于火焰探测器中普遍采用热释电传感器的视场角度最大仅120度,因此为消除探测盲区,对于单传感器结构的火焰探测器普遍采用交叉布设方式,或是采用双传感器结构(如专利201220645912)。为进一步扩大火焰探测器探测视角,专利201120332965提出将四个热释电传感器半球形布置的结构,但这种单纯依靠增加热释电传感器数量的方式既增加了探测器成本,又加大了生产装配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结构,解决目前火焰探测器技术中视角范围与成本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包括支撑壳体,该支撑壳体内设有凹面反射镜和信号处理电路板,该凹面反射镜表面镀有一层高反射膜;在凹面反射镜的汇聚焦点处放置热释电传感器,该热释电传感器通过柔性电路板与信号处理电路板相连,该热释电传感器外部设有半球形的透光面罩,该透光面罩与支撑壳体连接;当火焰燃烧时,任意方向燃烧光谱入射光线经凹面反射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入射进入热释电传感器,从而实现全景视角的火焰探测。
本发明所述的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中,高反射膜的反射波长范围为3.6 -5.2微米。
本发明所述的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中,该支撑壳体的背部通过盖板密封。
本发明所述的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中,该透光面罩为玻璃面罩。
本发明所述的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中,所述热释电传感器为三波长热释电探头。
本发明所述的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中,信号处理电路板放置于凹面反射镜的背部。
本发明所述的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中,该热释电传感器置于透光面罩顶部内侧。
本发明所述的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中,所述透光面罩顶部设有一透明圆形固定件,所述热释电传感器通过该透明圆形固定件固定在透光面罩顶部内侧。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一个热释电传感器配合反射式光学结构即实现了全景视角火焰探测,有效避免了单纯依靠增加热释电传感器数量增加探测面积的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生产复杂度,减少了现场布设热释电传感器的数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反射式全景视角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1包括支撑壳体7,该支撑壳体7内设有凹面反射镜3,可在凹面反射镜3的背部放置信号处理电路板6。本发明实施例中,凹面反射镜3和信号处理电路板6均置于火焰探测器支撑壳体7内,凹面反射镜3嵌入支撑壳体7内。
该凹面反射镜3表面镀有一层高反射膜;在凹面反射镜3的汇聚焦点处放置一个热释电传感器4,该热释电传感器4通过柔性电路板5与信号处理电路板6相连,该热释电传感器4外部设有半球形的透光面罩2,该透光面罩2与支撑壳体7连接。当有火焰燃烧时,任意方向的燃烧光谱入射光线经凹面反射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入射进入热释电传感器,从而实现全景的火焰探测。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射式全景视角火焰探测器可固定在半球形的透光面罩2上,如透光面罩顶部内侧。如图具体可在透光面罩顶部设有一透明圆形固定件21,热释电传感器4通过该透明圆形固定件21固定在透光面罩2顶部内侧。柔性电路板5为热释电传感器4提供电源及信号传输通道。信号处理电路板6完成相应的信号放大、滤波、分析、判断等功能。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透光面罩2可以为玻璃面罩。透光面罩2具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作为透光元件保证火焰燃烧光谱进入探测器内部,其二是作为外壳保护探测器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15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