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联合循环燃机系统模型的调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0669.1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2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单英雷;李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合 循环 系统 模型 调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速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联合循环燃机系统模型的调速方法。
背景技术
华东电网已迈入多落点直流、特高压交直流互联的新格局,受端电网特征明显,电网频率稳定问题日益突出。发电机组原动机及其调速系统是重要的涉网设备,对电力系统电网频率稳定具有显著的影响,是电网低频保护策略研究的基础,对完善电网的频率控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燃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占全网装机容量的权重已不容忽视,电网精细化运行和管理对调速系统建模提出了迫切的需求。2012年颁发的国网企业标准《同步发电机原动机及其调节系统参数实测与建模导则》中并未给出完整的能表征国内F级联合循环燃机调速系统的标准数学模型,其中所提供的是部分单元通用模型和调速系统部分参数表,因此不能依据导则有效完成F级联合循环燃机的调速系统建模工作。国内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D-BPA动态仿真程序中也未明确定义燃机调速系统各单元的通用模型。因此有必要开展燃机的调速系统参数实测及建模研究,为电网稳定计算提供精确的数学模型,填补电网仿真计算中燃机调速系统模型的空白,完善上海电网计算数据基础,使电网动态仿真能够模拟电力系统的实际动态特性,对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研究电网控制策略和电网安全预警控制措施等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基于联合循环燃机系统模型的调速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联合循环燃机系统模型的调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联合循环燃机系统模型,包括调节系统模型单元、燃料阀电液伺服系统模型单元和联合循环燃机原动机模型单元;
2)在调节系统模型单元中采用了与机组实际负荷控制相同的前馈和反馈无差PID控制:首先将电网频率偏差产生的一次调频功率变化需求值与AGC初始负荷相加得到联合循环燃机实际负荷指令,然后将联合循环燃机实际负荷指令经过前馈和反馈无差PID控制产生的燃料阀指令传递给燃料阀电液伺服系统模型单元;
3)在燃料阀电液伺服系统模型单元中根据燃料阀指令控制燃料阀的开关产生燃料量信号传递给联合循环燃机原动机模型单元;
4)在联合循环燃机原动机模型单元中根据燃料量信号控制联合循环燃机,改变联合循环燃机的输出速度,进而调节联合循环燃机输出功率。
所述步骤1)中的调节系统模型单元包括PID调节模块、前馈放大器、转速差放大器、第一加法器、第二加法器和第三加法器,所述的电网频率偏差经过转速差放大器放大产生一次调频功率变化需求值,再通过第一加法器与AGC初始负荷相加产生联合循环燃机实际负荷指令,该指令经过PID调节模块和前馈放大器的前馈和反馈无差PID控制通过第三加法器产生了燃料阀指令传递给燃料阀电液伺服系统模型单元。
所述的燃料阀电液伺服系统模型单元包括与第三加法器连接的电液伺服执行机构模块。
所述的原动机模型单元包括与电液伺服执行机构模块连接的原动机模块,所述的原动机模型单元包括原动机模块根据燃料量信号输出联合循环燃机的功率信号,并且将该功率信号反馈回第二加法器。
所述的电液伺服执行机构模块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具有开关特性的拟合函数。
所述的原动机模块的传递函数为一个一阶传递函数或者由燃机和汽机的负荷模型传递函数叠加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提出了联合循环燃机系统模型,填补电网仿真计算中燃机调速系统模型的空缺。
二、控制精度高,在调节系统模型单元中采用了PID无差反馈控制,降低了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精度。
三、响应速度快,在调节系统模型单元中同时采用了前馈控制和PID无差反馈控制,使得系统的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
四、适用范围广,本方法不仅适用F级燃气轮机调速系统,也适用其他类似结构的燃汽轮机调速系统建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模型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MATLAB模型仿真图;
图3为本发明的负荷频率控制原理图;
图4为一种F燃气轮机模型在-5rpm扰动下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对比图;
图5为一种F燃气轮机模型在+5rpm扰动下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对比图。
其中,1、转速偏差值模块,2、PID调节模块,3、前馈放大模块,4、电液伺服执行机构模块,5、原动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06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