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参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59014.2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1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温春秀;谢晓亮;刘铭;刘灵娣;贾东升;田伟;边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晓亮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海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01 | 代理人: | 田文其 |
地址: | 05005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丹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茶的制作,特别是指丹参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以根入药。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密被黄白色柔毛及腺毛。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直立,方形,表面有浅槽。花期5-8月。果期8-9月。
丹参为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是保健类药材,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的功能,是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核心药材。近年来研究表明,丹参能有效地抑制体外肿瘤细胞的增殖,能高效拮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eAg),有较好的抗艾滋病毒(HIV)作用,使丹参用量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重要的药材之一。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药食同源的保健类药材,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的作用。甘草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调和诸药解百药毒。甘草中有一种成份为甘草甜素,它的甜度是蔗糖50-100倍,常用作食品添加剂,具有调节风味和口感的作用,是一种具有功能性的甜味增效剂和香味增强剂,低热能、安全无毒,非常适宜在健康食品和无糖产品中应用。
茶饮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饮茶提出了新的要求,功能性饮品不断出现,将喝茶与预防保健结合在一起,达到饮茶和保健的双重效果。目前丹参茶方面已有专利文献报道,例如CN1509619A中记述了以丹参叶为原料,经水煮浸取制得浸出液,配以其他植物嫩叶,制成饮料类茶的方法;CN102524452A中记述了以丹参叶为原料,复配茶叶、甘草,经粉碎,过20目筛,混合粉末,制成袋茶的方法;CN103039823A中记述了将丹参根、茶叶、糯米等为原料经水煮制成茶叶糕的方法;CN1513340A中记述了以丹参根和石竹叶为原料,经200℃杀青、切段、晾干或烘干,按比例复配成丹参石竹茶的方法。
丹参根为《药典》规定的用药部位,含有丹参酮等药用成分,具有保健作用,但是目前的丹参切段作为茶直接饮用口感不适,青草味浓重,适口性差,因此如何提高丹参茶的适口性,便于饮用是丹参茶制作中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口性好的丹参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整体技术方案是:
丹参茶,由如下单位质量的组分制成:
丹参90-95%;甘草5-10%。
丹参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丹参采收
每年10-11月份,采收2年生山地丹参去除芦头和须根,选择无病虫害、根条直径在0.8-1.2cm粗的根作为制作丹参茶的原料;丹参质量完全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质量要求,其中丹参酮IIA不少于0.2%,丹酚酸B不少于3%。
b、丹参脱水
将选好的鲜根条,进行清水清洗,清洗后至于烘房内进行低温干燥,以上操作可最大限度保持丹参各种营养和保健成分,烤房温度60℃-70℃,烘干时间24-36小时,待根条含水量低于20%,出炉放置到操作台回软;
c、丹参切片
将回软后的丹参根条,通过切片机切片,切片长度0.3-0.5cm;
d、丹参微波杀菌
将切片后的丹参进行微波杀菌,杀菌设备采用济南科弘微波设备厂生产的微波干燥杀菌机,设备型号为KH-12HPTN3。
e、丹参茶的制备
将灭菌后的丹参片,与甘草片一同炒制制成丹参茶。
本发明的具体工艺步骤和工艺方法还有:
所述的步骤d中微波杀菌3次,时间4-6分钟,干燥灭菌的丹参片含水量不超过8%。
所述的步骤e中炒制的条件为温度100℃,自动搅拌,每分钟50-60转,炒制时间20分钟。
丹参经与甘草一起炒制后外表呈棕红色,去除了丹参的草腥味,同时具有了炒制的香味,口感回味微甜,极好地提高了丹参茶的口感。
为保证丹参茶中原料规格的统一,优选的技术方案是,甘草片与丹参片的规格一致,均为0.3-0.5cm。
炒制后的丹参及甘草片,即为丹参茶原料,须及时进行包装,以免吸潮影响质量。优选采用真空包装机,进行大袋包装或分装,常温贮藏即可;
本发明所具备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技术进步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晓亮;,未经谢晓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90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茶
- 下一篇:野生接骨茶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