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58491.7 | 申请日: | 2014-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7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胡安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安然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30;A23L1/302;A23L1/303;A23L1/304;A23L1/305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131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肾病 营养 配方 食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食同源类配方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是将 “药食同源之中药”的传统中医精髓理论和“多重益生菌”有机结合起来,添加以短肽、益生元、氨基酸、水溶性膳食纤维、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为辅料制成的防治肾病的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或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背景技术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 · 1.73m2)超过3个月,即为CKD,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包括各种原发的、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根据GFR可以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以显著的降低CKD患者的并发症,明显的提高生存率,对于CKD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各种危险因素的处理以及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当CKD患者进展至5期时,应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CKD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缺血性肾病、遗传性肾病(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这两种疾病在各种病因中仍位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显增高趋势,据有关统计,美国成人(总数约2亿)CKD的患病率已高达11.3%,据我国部分报告,CKD的患病率约为10%,CKD的易患因素主要有:年龄(如老年)、CKD家族史(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蛋白饮食、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泌尿系感染或全身感染、肝炎病毒(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泌尿系结石、尿道梗阻、泌尿系或全身肿瘤、应用肾毒性药物史、心血管病、贫血、吸烟、出生时低体重等,其他危险因素有环境污染、经济水平低、医保水平低、教育水平低等,“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食疗成为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健康饮食的最佳选择;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对于特殊营养食品,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和开发应用;而我国GB29922-201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全营养食品明确规定:2.1.1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2.1.2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中医传统医学认为:“脾(即消化系统)为后天之本”,肠胃健康是健康之本,人体营养的99%需要靠肠道吸收,肠内疾病也是万病之源;但随着年龄越大,肠道中有益菌群(益生菌)比例逐渐减少;如双岐杆菌在婴幼儿时期占98%,到中年时降至10%,65岁以后仅占5%;人越老,益生菌越少,肠道功能也随之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正常菌群在人体消化、免疫和抗病等方面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特别是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从已有临床研究发现:益生菌能起到调节肠道菌群,控制肠道炎症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调节方法。
肠道微生态系统与肾病的联系:研究表明,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粪便中,包括肠杆菌科、盐单胞菌科、莫拉菌科等序列聚类成的190个分类操作单元(OTU)明显不同于健康人,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菌群移位、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影响此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而一些代谢产物对于肾脏的毒性损害也可能与肠道菌群相关,有研究显示,在接受三聚氰胺处理的模型大鼠中,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活性后,三聚氰胺排泄加速,其诱导的毒性反应减弱,进一步的体外研究表明,克雷伯杆菌属可以将三聚氰胺直接转化成三聚氰酸,接受克雷伯杆菌属移植的大鼠显示,三聚氰胺诱导的肾毒性加重,且在肾脏中发现三聚氰酸含量增加,该研究提示,肠道菌群可能介导了三聚氰胺导致的肾毒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安然;,未经胡安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84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鼻咽癌全营养配方食品
- 下一篇:不粘烤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