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离合器线圈壳固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7730.7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成;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7/14 | 分类号: | F16D27/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离合器 线圈 固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离合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线圈壳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电磁离合器是广泛运用在我国各行各业中用来传递机械能量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设备的需求,电磁离合器又分为许多种类和型号,但工作原理是一致的。现有电磁离合器制造过程中,在固定电磁离合器线圈时,直接采用螺杆将电磁离合器的连接盘与铝质线圈壳丝扣联接的轴向固定方式。但因电磁离合器在传递动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和惯性,而铝质线圈壳用来轴向固定线圈的螺孔丝扣强度满足不了机械振动和惯性的强度需要,往往在工作中,极易造成该丝扣滑丝破坏,造成线圈壳与连接盘脱离,需要停机修理,甚至烧毁、损坏线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离合器线圈壳固定方法,提高线圈壳与连接盘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延长线圈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离合器线圈壳固定方法,用于将圆环状的线圈壳固定在电磁离合器传动系统的连接盘上,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线圈壳的表面均匀设置至少2个平面的定位凸台,在定位凸台上开设燕尾槽;制作与所述燕尾槽相匹配的燕尾结构板,并在燕尾结构板后部焊接螺栓;在连接盘上开设与所述螺栓匹配的通孔;将燕尾结构板装配进燕尾槽,线圈壳放入电磁离合器,使所述螺栓从连接盘上开设的通孔中穿出,使用螺母将伸出连接盘外的螺栓拧紧。
按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弹簧垫、平垫与所述螺母配合,将螺栓固定在连接盘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线圈壳表面均匀设置4个定位凸台。
按上述技术方案,将所述螺栓的焊接端面设置成3*45°倒角。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燕尾槽的底角设置在30°~60°之间。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燕尾槽的底边设置在20~40mm之间。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燕尾结构板采用钢板制作。
本发明电磁离合器线圈壳固定方法,在将线圈壳放入电磁离合器之前,先将燕尾结构板与燕尾槽进行配合组装,组装时可以使用小锤轻击燕尾结构板使之从燕尾槽的一侧滑入燕尾槽之中,最后两者完全贴合。之后将线圈放入电磁离合器内,使螺栓从电磁离合器连接盘上预设的对应螺栓通孔中穿出,并按电磁离合器组装程序完成其它组装工作,最后在连接盘外用螺母配弹簧垫、平垫组合,拧紧燕尾结构板后部伸出连接盘外的螺栓即可。
本发明电磁离合器线圈壳固定方法操作方便,同时提高线圈壳与连接盘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延长了线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磁离合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 为本发明电磁离合器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线圈壳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线圈壳结构局部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燕尾结构板及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电磁离合器线圈壳固定方法,用于将圆环状的线圈壳10固定在电磁离合器传动系统的连接盘3上,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线圈壳10的表面均匀设置至少2个平面的定位凸台9,在定位凸台9上开设燕尾槽11;制作与所述燕尾槽相匹配的燕尾结构板12,并在燕尾结构板后部焊接螺栓13;在连接盘上开设与所述螺栓匹配的通孔;将燕尾结构板装配进燕尾槽,线圈壳放入电磁离合器,使所述螺栓从连接盘上开设的通孔中穿出,使用螺母将伸出连接盘外的螺栓拧紧。在电磁离合器内部,连接盘3通过联轴器6与输入轴7相联,现有技术中,对线圈4进行固定保护的线圈壳与连接盘3之间通过线圈固定螺栓5进行连接,连接盘上方为通过固定扣2进行固定的固定挡板1。本发明实施例中,螺母16通过弹簧垫15、平垫14配合将螺栓固定在连接盘上,平垫使螺母和螺栓的连接更加紧密稳固,弹簧垫对来自连接部外界的机械震动、惯性起缓冲、放松的作用。螺栓的焊接端面加工成3*45°倒角,可增加螺栓与燕尾槽结构板之间焊肉厚度尺寸,增强焊接强度,如图7中所示环焊缝17。燕尾槽的底角为30°~60°,燕尾槽的底边为20~40mm,本发明实施例中选取燕尾槽底角45°,底边长度3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77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减振器活塞补偿阀弹簧
- 下一篇:一种法兰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