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制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57464.8 | 申请日: | 2014-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9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 发明(设计)人: | 马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玲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3/10;A61P9/10;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 地址: | 222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糖尿病 视网膜 病变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在视网膜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视网膜水肿可引起光散射而使患者有眼前闪光感,黄斑水肿,缺血或渗出累及中心凹,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等,视网膜小动脉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可使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新生血管生长,玻璃体大量出血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致视力严重丧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且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鱼腥草10、龙胆10、黑种草子8、栀子10、天葵子8、芦根12、鸡血藤10、淡竹叶8、龙眼肉10、玉竹8、酸枣仁10、山药10、瓦楞子8、丝瓜络8、小叶莲8、延胡索8、白附子8、牛蒡子6、川楝子6、石决明8。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8%。
以下结合临床试验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临床试验
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35-70岁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其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
2、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每天分两次饭后口服,7天为一疗程,共服用5个疗程。
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眼屎正常,眼睛清明;双目干涩消失,眼睛舒适;视物模糊缓解,视力提高0.1以上;眼底出现的白斑、黄斑、血痕数量减少,面积缩小;
有效:眼睛干涩消失,视物模糊缓解。
无效:症状无变化。
4、治疗结果:在临床使用本发明药物,服药的100例患者,服药2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服药5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临床试验100例患者中,显效7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配比(单位:重量份):
鱼腥草10、龙胆10、黑种草子8、栀子10、天葵子8、芦根12、鸡血藤10、淡竹叶8、龙眼肉10、玉竹8、酸枣仁10、山药10、瓦楞子8、丝瓜络8、小叶莲8、延胡索8、白附子8、牛蒡子6、川楝子6、石决明8。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玲;,未经马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74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