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微气泡水体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57307.7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3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徐畅;吴智仁;张波;徐岗;蒋素英;陈立民;彭丽燕;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特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泡 水体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对水体进行增氧、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变水体水质的超微气泡水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水体污染俨然已进入非常严重的阶段,尤其是湖泊、水塘等的水环境情况。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雨水等被带入水中,水体耗氧量远远大于水体的自然富氧量,造成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而大量堆积的底泥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臭气和黑液,造成水体发黑发臭,给水生动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危害,水体的自净能力也因此大大降低,水体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也受到阻碍和破坏。因此,提出一种有效的水体净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国际上针对水体净化的解决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生态湿地修复技术和人工浮岛技术等。其中化学法主要是通过向污染水体中添加药物来改善水体的水质情况,但易产生二次污染;生态湿地修复技术虽然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其要求面积大,净化效率也较低;人工浮岛技术能直接吸收N、P,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抑制浮游生物,但其运行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综上所述,这些技术虽都有一定的净化水质能力,但都治标不治本,水体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没有得到根本的增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解决水体中溶解氧浓度、改变水体氧化能力。曝气充氧对增加水体溶解氧的良好效果已然得到证实,然而常规的曝气技术产生的普通气泡直径较大,且上升速度快,并不能在水体中长时间滞留,因此其充氧效果甚微。而超微气泡由于其尺寸较小,表面张力与普通气泡相比较低,这就使得氧气分子与水分子更容易结合并进一步实现沉降。通过气泡的沉降和较长时间的滞留,实现了对水底直接充氧,有效地增加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改变水体底层好氧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并对底泥有机质的实现了有效消解。大多数的超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溶解到周围的水体中,因此不会破坏原有水体的生态结构,并能从根本上改变深层水的生物生存环境,实现水体的净化,并增强水体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
综上所述,尽快的利用创新性的实用技术手段,恢复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解决水体净化问题,将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超微气泡水体净化装置,可以解决目前水体净化装置增氧不足、破坏自然水体生态环境和能耗高等问题,该装置可大量减少能耗,并迅速的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在改变水体水生物生存环境的同时又不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超微气泡水体净化装置,其包括漂浮在水体表面的浮体装置,所述浮体装置上设置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控制器和变压吸附制氧装置;以及设置在水体表面以下的导流装置和设置在水体表面以下的潜水推流装置;
所述浮体装置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筒、浮筒上的固定板面和将整个浮体装置控制在水面某一位置上的锚;所述的浮体装置是由能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所制成;所述浮体装置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承载变压吸附制氧装置、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和控制器。二是用于固定设置在水体表面以下导流装置。
采用潜水推流装置可以扩大微纳米气泡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范围,使得微纳米气泡与周围水体最大可能的进行充分混合,对水体底部直接充氧,使水体中不出现厌氧层,并能长期保持有氧状态。所述的导流装置通过软管与水平方向上的潜水推流装置连接。此时,上层水流水体进入导流装置并与超微气泡水体通过软管一并进入潜水推流装置中,在潜水推流装置中经搅拌混合后释放,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
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进水单元、气液混合单元和气泡喷射单元;
所述的导流装置通过软管与水平方向设置的潜水推流装置连接;
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操作面板、压力传感器和气体控制阀以及整个装置的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装置固定在所述浮体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水单元包括进水管、水泵控制阀、水流量计、自吸泵和出水管;所述气液混合单元包括气液连通管路和溶气装置;所述气泡喷射单元包括气水导出管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特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艾特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73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