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幕墙供电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7042.0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2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璇;佘畅;张一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H02S40/3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幕墙 供电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系统及其方法,具体是一种光伏幕墙供电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背景
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以其节能和环保的优势,具有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随着结合于建筑的分布式并网发电模式不断发展,城市光伏幕墙的光伏电能供电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有两种并网形式:其一是通过低压线路接入配电网;其二是经过变压器升压接入到高压电网。前者是农村屋顶光伏电源或者是城市小规模光伏建筑电源,后者则是很多光伏电站的选择。然而,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亟需解决:它们均要经过DC-AC变化接入到交流电网中,而许多直流电子设备将从交流电网中再取电进行AC-DC变换为所需直流电源使用,其间存在大量的电能损耗,如何能提高光伏电能的利用率则是其中的重点。
中国专利文献CN 101702529 B公开了一种光伏移动应急供电系统的供电方法,其主要应用于车载电源灯小型直流移动设备,并没有针对光伏幕墙大量用电的低压设备。
目前光伏电能应用中均要使用最大功率跟踪模块,多数采用扰动观测法,但它在调整稳定后跟踪到最大功率点附近会使一部分功率损失,也会随环境的变化,和光强的变化,产生振荡使部分功率损失在调整过程中,不能完全实现功率跟踪。
综上可知,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而光伏幕墙作为城市里越来越普遍的存在,它的供电系统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光伏幕墙供电系统及其方法。该发明以光伏幕墙为核心,实现了光伏电能优先通过DC-DC给低压直流设备供电:当光伏电能过量时,对过量部分进行逆变并网;当光伏电能不足时,从电网向低压直流设备通过AC-DC输出功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光伏幕墙供电系统,其包括以电信号相连的汇流箱、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模块、供电控制器、DC-DC变换器、AC-DC变换器、DC-AC变换器以及低压直流负载若干,所述的汇流箱有两个,安装在光伏幕墙上,其中第一汇流箱汇集用于给低压直流设备供电的电能,第二汇流箱汇集用于光伏并网的电能;初始状态时,该光伏幕墙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光伏电能,流入第二汇流箱,进行并网处理。
所述的最大功率跟踪模块是最大功率点跟踪太阳能控制器MPPT,其采用恒定电压控制方法、扰动观测法和基于梯度变步长的导纳增量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MPPT控制。
所述MPPT由两块相互实时通讯的单片机组成,其中第一单片机用于最大功率跟踪,第二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第一单片机将当前光伏幕墙输出的最大功率发送给第二单片机,同时D/A采样低压直流负载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总的功率并发送给第二单片机,第二单片机再根据采样功率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功率放大之后对可控硅进行控制,从而改变低压直流设备单元和光伏幕墙单元的分布情况。
所述的第一汇流箱内部设有HIA-C01型号的闭环霍尔电流传感器。
所述的第二汇流箱内部设有HIA-C01型号的闭环霍尔电流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光伏幕墙的供电方法,其利用上述的光伏幕墙供电系统实现的,该方法是:将某时刻经过最大功率跟踪模块处理后的光伏电能的输出功率Po送入控制模块,与此同时检测低压直流设备的功率,将同一时刻直流设备的功率Pn作为低压直流设备需求功率送入控制模块;对Po、Pn值进行比较,得到中间较小的值Pmin以及供求功率差值△P;控制器将Pmin功率的单位光伏电能汇入第一汇流箱,经DC-DC转换后对直流设备进行供电;将△P功率用于进行光伏幕墙与交流电网的能量交换,若△P<0,即电能供不应求时通过静态开关逐个将功率为|△P|单元切换到交流供电模式,而当△P>0时通过静态开关逐个将功率为|△P|的光伏幕墙单位切换进行逆变并网,直到智能供电控制器做出新的判断。
所述的光伏幕墙供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光伏幕墙分为若干个单元;
第二步,光伏幕墙接受光能,转变为电能,电流进入所述另一个汇流箱;
第三步,某一时刻的光伏电能经过MPPT采用恒定电压控制方法、扰动观测法和基于梯度变步长的导纳增量法相结合的方法,输出功率P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7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