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银溶液通过等离子体方法处理LED灯体达到防水防油污增强散热效果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55755.3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6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兰兰;李志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31/00 | 分类号: | F21V31/00;F21V29/00;B22F9/24;B82Y40/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溶液 通过 等离子体 方法 处理 led 达到 防水 油污 增强 散热 效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银溶液通过等离子体方法处理LED灯体以达到防水防油污增强散热的效果。
背景技术
LED(LightEmittingDiode),其基本结构为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基于LED光源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高亮度等特性,决定了LED将是替代传统光源的最理想光源。随着LED技术的日趋成熟,采用LED光源设计的LED灯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尤其是户外使用的LED灯,会有灰尘、水滴、油污等附着在灯体上,导致灯体散热性能及发光效率等下降,进一步会缩短LED灯的使用寿命。对LED灯体表面进行防水防油污处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是干式处理法,替代了传统的湿法处理技术,不仅能够改进产品性能、提高生产效率,更可以实现安全环保效应。因此该技术能够在材料科学、高分子科学、生物医药材料学、微流体研究、微电子机械系统研究和光学等领域得到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水防油污功能且散热性良好的LED灯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将一种纳米银溶液采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对LED灯体进行处理,使LED灯体具有防水防油污功能,且散热性能增强。
所述纳米银溶液为水溶液,其中纳米银的含量为1-100ppm,纳米银的粒径为10-30nm。
所述纳米银采用两步法合成,首先向银盐、保护剂及pH调节剂混合溶液中缓慢滴加低浓度的还原剂溶液,然后再快速滴加高浓度的还原剂溶液,得到纳米银混合溶液;纳米银混合溶液通过膜分离设备,去除杂质,得到纳米银分散液;纳米银分散液中加入一定体积分数的无水乙醇和高分子分散剂,采用喷雾干燥设备进行喷雾干燥,得到一定粒径的纳米银粉。所得纳米银粉加入表面活性剂及溶剂配制成所需的纳米银溶液。
所述纳米银溶液中还包含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体积分数范围为0.1%~2%,表面活性剂可以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六偏磷酸钠、聚乙二醇(PE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聚氧乙烯酯、丙烯酸二乙胺基酯/丙烯酰胺共聚物、二甲胺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采用低压等离子设备进行。
所述LED灯体经过处理以后,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可以达到120°以上,根据ISO14419-2010规定的3M防污等级可以达到8级以上。
本发明对比现有的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采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将一种纳米银溶液以等离子体形式吸附在LED灯体上,使LED灯体具有疏水的表面,达到防水防油污效果,同时增强LED灯体的散热效果,大大延长LED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低压等离子设备对LED灯体进行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极;2、托盘;3、LED灯体;4、真空舱体;5、等离子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将LED灯体3放入真空舱体4的托盘2上,纳米银溶液放入等离子发生器5中,通电以后,电极1将纳米银溶液电离成等离子体,吸附在放置于真空舱体4中的LED灯体3上。
所述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采用低压等离子设备进行,纳米银溶液放在等离子发生器5中。
所述LED灯体3经过处理以后,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可以达到120°以上,根据ISO14419-2010规定的3M防污等级可以达到8级以上。
所述纳米银溶液为水溶液,其中纳米银的含量为1-100ppm,纳米银的粒径为10-30nm。
所述纳米银溶液中还包含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体积分数范围为0.1%~2%,表面活性剂可以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六偏磷酸钠、聚乙二醇(PE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聚氧乙烯酯、丙烯酸二乙胺基酯/丙烯酰胺共聚物、二甲胺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聚酰胺环氧氯丙烷、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详细说明发明的较好的实施例子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已经可以清楚地了解,并在不脱离本专利的范围下可进行适当的改变,而且本发明也不受限制于说明书的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57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循环过滤陶瓷烟斗
- 下一篇:移动式废烟支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