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噪音冲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52212.6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6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李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龙泉驿区齐盛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噪音 冲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装置,特别是一种低噪音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是一种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将金属板材制成各种板片状零件和壳体、容器类工件,或将管件制成各种管状工件的方法。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按冲压加工温度分为热冲压和冷冲压。前者适合变形抗力高,塑性较差的板料加工;后者则在室温下进行,是薄板常用的冲压方法。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冲压模具提高了产能,节约了成本,但是在冲压过程中,噪音较大,严重影响操作员的身心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噪音小、效率高、成本低的冲压模具。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低噪音冲压模具,它包括上模组、导柱和下模组,上模组包括模柄、上模板、凸模和压板,模柄安装在上模板上表面上,上模板下表面中间安装凸模,凸模上安装冲头,上模板下表面四周安装有多个螺栓,每个螺栓的外部均套装有一个弹簧,弹簧上端连接在上模板的下表面上,弹簧的下端连接在压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的下模组包括下模板和凹模,凹模安装在下模板上表面上,导柱安装在下模板上表面上,所述的凹模中心位置开始有一个通孔,下模板中心开设有一个卸料孔。
所述的凹模的通孔与冲头同心。
所述的凹模的通孔直径与冲头直径相同。
所述的下模板的卸料孔与冲头同心。
所述的下模板的卸料孔直径大于凹模的通孔的直径。
所述的弹簧的轴向长度比螺栓的长度长。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冲压模具,压板与加工件缓慢接触与分离,使加工件不会受到瞬间碰撞,而发出大声的噪音,因而该冲压模具具有噪音小、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柱,2-下模板,3-通孔,4-冲头,5-卸料孔,6-凹模,7-模柄,8-压板,9-螺栓,10-弹簧,11-凸模,12-上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低噪音冲压模具,它包括上模组、导柱1和下模组,上模组包括模柄7、上模板12、凸模11和压板8,模柄7安装在上模板12上表面上,上模板12下表面中间安装凸模11,凸模11上安装冲头4,上模板12下表面四周安装有多个螺栓9,每个螺栓9的外部均套装有一个弹簧10,弹簧10上端穿过螺栓9连接在上模板12的下表面上,弹簧10的下端连接在压板8的上表面上,弹簧10的轴向直径比螺栓9的长度长,所述的下模组包括下模板2和凹模6,凹模6安装在下模板2上表面上,导柱1安装在下模板2上表面上,所述的凹模6中心位置开始有一个通孔3,下模板2中心开设有一个卸料孔5,的凹模6的通孔3与冲头4同心,凹模6的通孔3直径与冲头4直径相同,下模板2的卸料孔5与冲头4同心,下模板2的卸料孔5直径大于凹模6的通孔3的直径。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模柄7与液压机连接,上模组下行时,压板8先与加工件接触,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压紧加工件,然后冲头4与加工件接触完成落料,液压机继续下行,将废料推过通孔进入卸料孔,然后螺栓与压板接触实现限位,然后液压机上行,完成加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弹簧逐渐施加压力给压板,且压板与加工件缓慢接触,使整个加工过程中噪音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齐盛机械厂,未经成都市龙泉驿区齐盛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2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腱蛋白C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用途
- 下一篇:氯代壳聚糖的电化学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