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饲料的生产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51289.1 申请日: 2014-07-23
公开(公告)号: CN104206670A 公开(公告)日: 2014-12-17
发明(设计)人: 李继宁;曾如文;王国藻 申请(专利权)人: 李继宁
主分类号: A23K1/14 分类号: A23K1/14
代理公司: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代理人: 袁庆云
地址: 550025 贵州***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发酵饲料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发酵饲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农村饲养禽畜因饲料蛋白短缺,多以树叶作为补充,但由于树叶蛋白质结构复杂,禽畜不易消化吸收,经检测消化能在12.50兆焦/千克;70%以上在禽畜生命代谢过程中排泄而浪费,因而效果不佳;加之桑树、木豆、紫穗槐、小叶女贞、黄花槐、构树、桦树或八角金盘等树木,每年要修掉大量的枝条,或在加工木材时的边角废料,农村受条件限制深加工的不多,这些废弃的身边物是堆放自然腐烂或作为柴火烧掉,不利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所以利用植物废弃料开辟新蛋白源,生产原生态木本饲料,替代喂养成本高含抗生素和激素的工业饲料,发展低投入高产出的生态禽畜产品,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风味独特安全放心的绿色食品,既带动农村禽畜业发展,又保住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利用植物废弃料,获取植物蛋白饲料,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发酵饲料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发酵饲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植物去皮,捣碎或粉碎成糠状;

(2)搅拌成含水量50%的载体,PH值6.2-6.5,在环境温度15-25℃、湿度60-70%的条件下按重量比喷雾混入0.2-0.3%自制乳酸菌(按重量比将0.1-0.2%的秸化精加入到活性乳酸菌中,将PH值调至6.2-6.5),并按重量比接种商品菌种:香菇菌(lentinus edodes)0.8-2%、松杉灵芝菌(qanoderma tsngae)0.5-3%、淀粉酶(anzylase)3-6%、果胶酶(pectinase)2-5%、木聚糖酶(xylanase)1.5-3.5%、裂干朽菌(mevulius tacrgmans)0.8-4%。按发酵方法活化(温度15-28℃,相对湿度65-70%,时间4-7天)然后在窖池中保留30-40天;

(3)温度80-90℃,灭杂菌30-40分钟,翻堆熟化7天,菌种活化(温度20-25℃,时间4-6小时);

(4)按GB/T5915—1993配合饲料标准质检后用塑料袋厌氧发酵保存,使其产生芳香曲化合物,柔软而多汁即得。

其中:所述的原植物为桑树、木豆、紫穗槐,小叶女贞、黄花槐、构树、桦木或八角金盘的枝条,或在加工木材时的边角废料。

其中:在厌氧发酵结束开封后根据禽畜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综合配方,发酵饲料:玉米:麸皮:豆粕:鱼粉(以风干计)为40-60:20-35:10-15:9-14:0.5-1,鸡、鸭、鱼、鹅、兔需造粒饲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 

本发明将禽畜不易消化吸收的废弃植物枝条或在加工木材时的边角废料,经发酵处理成禽畜易消化吸收的植物蛋白,本发酵饲料蛋白质含量高,禽畜喜爱吃,生长速度快。可使植物废料利用率可提高40%以上。采用植物原料,变废为宝,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坏境,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其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因而极具推广价值,同时也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发酵饲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植物去皮,捣碎或粉碎成糠状;

(2)搅拌成含水量50%的载体,PH值6.3,在环境温度20℃、湿度65%的条件下按重量比喷雾混入0.2%自制乳酸菌(按重量比将0.1%的秸化精加入到活性乳酸菌中,将PH值调至6.3),并按重量比接种商品菌种:香菇菌(lentinus edodes)1%、松杉灵芝菌(qanoderma tsngae)2%、淀粉酶(anzylase)5%、果胶酶(pectinase)3%、木聚糖酶(xylanase)3%、裂干朽菌(mevulius tacrgmans)2%。按发酵方法活化(温度20℃,相对湿度68%,时间5天)然后在窖池中保留35天;

(3)温度85℃,灭杂菌35分钟,翻堆熟化7天,菌种活化(温度22℃,时间5小时);

(4)按GB/T5915—1993配合饲料标准质检后用塑料袋厌氧发酵保存,时间可长达一年,使其产生芳香曲化合物,柔软而多汁即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继宁,未经李继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12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