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防污剂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0859.5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7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奇然;栾安博;邱美坚;冯璐;姚纪恒;张洪刚;陈庆辉;胡文斌;唐永光;彭国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1/14 | 分类号: | C23F11/14;C04B41/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姜若天 |
地址: | 51066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防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水处理药剂,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物防污剂。
背景技术
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我国在沿海地区建立了大量的火力发电厂,这些滨海电厂通常采用直流式海水冷却系统,即大量海水流经凝汽器后直接排放回海洋。大量的海生物及其卵或幼体经过系统时部分附着在系统内,经过快速的成长繁殖,形成大量的生物群体量聚集并安居于系统中,对发电机组的生产运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大量海生物在循环水系统中大量聚集繁殖等问题,一般都是采用投加杀生剂方法,早期主要采用投入液氯或通氯气的方法予以防治,但因环保和安全性等问题,该方法已被逐渐退出使用。目前,主要采用电解海水制取次氯酸钠或直接投加次氯酸钠水溶液的方法控制海生物的生长。大量实验数据和应用证明,次氯酸钠等氧化性杀生剂可有效控制海生物的生长,特别是对海藻、海葵、水螅虫等海生物效果更佳,但由于有较大的刺激性,对贝类、藤壶等可关闭壳体实现自我保护的海生物需要更大的药剂用量和药剂接触时间。为更好的对贝类、藤壶等软体动物的控制效果,很多电厂采用非氧化性和氧化性杀生剂交替使用的方式。CN101830543提出一种海水直流冷却系统的海生物控制工艺, 采用聚季按盐和漂白水组成的杀生剂。CN1903740提出海水冷却系统生物抑制方法, 由非氧化性和氧化性杀生剂交替投加工艺。
由于电厂海水取用量大,为保证良好的杀生效果,需要投加大量的海生物杀生剂,特别是间歇式加药方式,需要在有效时间内投加有效杀生浓度以上的药剂,不仅杀生剂用量大,成本高,并且很多药剂为发挥作用即已排出系统,造成浪费并且对电厂周边海域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必须在保证良好海生物控制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杀生剂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应用于海水冷却系统的生物防污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防污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烷基胺 3~50%
乳化剂 1~10%
水 余量。
在上述生物防污剂中,所述的烷基胺为R1NH2、R1R2NH、R1R2R3N、R1NHR4NH2或R1NHR4NHR5NH2,其中R1、R2、R3、R4、R5均为C1~24的直链或支链烷烃。本发明采用的烷基胺是一类特别的表面活性剂,其中氮原子的电子受烷基作用而增强,可以与金属离子络合而吸附在金属表面,工业上一般作为金属缓蚀剂、矿物浮选剂、纺织柔顺剂、固体分散剂等用途。
在上述生物防污剂中,所述的乳化剂主要起到乳化分散的作用,所述的乳化剂为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200(PEG200)、聚乙二醇400(PEG400)、聚乙二醇400双油酸酯(PEG400DO)、聚乙二醇400单油酸酯(PEG2000MO)、司盘40(SP-40)、司盘60(SP-60)、吐温40(TW-40)或吐温60(TW-60)。
上述生物防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烷基胺和乳化剂搅拌均匀或加热共融化后,缓慢加入水,搅拌均匀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防污剂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选择不同的加药点、加药量和加药方式。一般推荐在明渠取水口,或旋转滤网前;一般采用间歇式的投药方式,每月1~4次;加药量根据海生物污染和海水水质情况,按1~10ppm浓度投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08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的酸洗钝化工艺
- 下一篇:一种镀膜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