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WKFDA的肌电信号跌倒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0607.2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7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席旭刚;左静;李成凯;罗志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488 | 分类号: | A61B5/048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4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wkfda 电信号 跌倒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式识别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模式识别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跌倒肌电信号的模式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跌倒是老年人群体中的高发性和高危害性的事故。据估计,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有1/3都会经历跌倒。跌倒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健康问题。因此,国内外许多机构已经开始跌倒检测与防护的研究。
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y,EMG)是一种由肌肉活动引发的生物电信号,它包含了丰富的肌肉活动的信息。由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采集具有拾取方便,无创伤等特点,许多研究利用EMG信号中蕴含的动作模式信息已经成功识别了下肢的动作状态。Tong Mu等对人在奔跑,行走和站立时的股二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AR参数模型估计,再利用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对动作进行分类,获得了83.33%的识别率。Zhang F等针对一半以上的下肢截肢者为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倒受到严重挫伤的情况,研究了一种有源假肢来检测预防跌倒。设计实验采集跌倒发生时的下肢截肢者伤残肢上大腿的肌电信号,足底加速度,膝关节的角加速度,以及垂直地面反作用力这几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足底加速度能够在跌倒发生之前最快做出响应,结合肌电信号进行跌倒检测可以大大提高灵敏度和降低误报警率。Pijnappels M等为了深入研究跌倒发生时支撑腿上的肌肉对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设计实验观察受试者在行走中遇到障碍发生跌倒时的肌肉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支撑腿上的肌肉能够在跌倒发生后的65ms内作出反应,小腿三头肌和后腱肌的肌电信号的会产生明显的抑制跌倒的响应。目前,国内外采用肌电信号进行的跌倒识别的研究较少,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发明内容
肌电信号是一种能够有效反应人体下肢动作模式的生物电信号,在跌倒检测中,由于日常生活动作(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数据个数远远多于跌倒,采用一般的分类方法达不到理想效果,本发明设计一种改进的基于核的Fisher线性判别算法(Weighted Kernel 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WKFDA)的肌电信号跌倒检测方法。首先,从人体下肢的相关肌肉组上采集表面肌电信号,运用能量阈值确定表面肌电信号的动作信号段,对动作信号段的表面肌电信号提取模糊熵作为待分类的特征。然后将特征样本点投影到特征空间,在特征空间中进行线性判别。这样就可以隐含的实现了原输入空间的非线性判别。并采用相应的平衡权重来调节样本核矩阵的贡献,可克服不平衡数据对分类性能的影响。由于采用了非线性映射,基于核的Fisher线性判别算法的数据处理能力大大提升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了较高的跌倒模式平均识别率,识别结果优于其它分类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人体下肢肌电信号的样本数据,具体是:首先通过肌电信号采集仪采集人体下肢相关肌肉的肌电信号,并运用能量阈值法确定动作开始点,获得肌电信号的动作信号。
步骤(2).将步骤(1)获取的肌电信号的动作段进行特征提取,求出其模糊熵。
2007年,Chen W等提出并定义了模糊熵,它是对序列复杂度的一种度量,可以定量的对时间序列的规律性进行评估。对于一个N点的时间序列{u(i):1≤i≤N},模糊熵的定义如下:
1)构建m维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0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