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49951.X | 申请日: | 2014-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5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刘轶群;潘国元;严昊;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69/12 | 分类号: | B01D69/12;B01D71/68;B01D6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滤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复合纳滤膜,所述复合纳滤膜包括叠置在一起的支撑层和分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层为含有羟基的聚合物与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溶解于溶剂中通过溶胶-凝胶以及热交联反应后形成位于所述支撑层表面上的交联网状结构的初始复合纳滤膜,再将所述初始复合纳滤膜经水和/或醇的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的;其中,所述水和/或醇的溶液为甲醛与亚磷酸的水溶液,或为甲醛与亚磷酸酯以及高氯酸盐的醇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90-150微米;所述分离层的厚度为0.05-0.5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00-120微米;所述分离层的厚度为0.1-0.3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中,在所述分离层的形成过程中,以100重量份的溶剂为基准,所述含有羟基的聚合物的用量为0.1-50重量份;所述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0.01-50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中,在所述分离层的形成过程中,以100重量份的溶剂为基准,所述含有羟基的聚合物的用量为0.25-25重量份;所述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0.025-25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中,所述含有羟基的聚合物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中,所述含有羟基的聚合物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和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中,所述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Y-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4-氨基-3,3-二甲基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中,所述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或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10.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羟基的聚合物、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溶解于溶剂中制备成涂覆液;
(2)将所述涂覆液涂覆在支撑层上形成初始膜;
(3)将步骤(2)形成有初始膜的支撑层浸入含有交联剂和交联催化剂的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得到包括支撑层和位于所述支撑层表面上的交联网状结构的初始复合纳滤膜;
(4)将所述初始复合纳滤膜用水和/或醇的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改性后的复合纳滤膜;
其中,所述水和/或醇的溶液为甲醛与亚磷酸的水溶液,或为甲醛与亚磷酸酯以及高氯酸盐的醇溶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以100重量份的溶剂为基准,所述含有羟基的聚合物的用量为0.1-50重量份;所述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0.01-50重量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以100重量份的溶剂为基准,所述含有羟基的聚合物的用量为0.25-25重量份;所述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0.025-25重量份。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90-150微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00-120微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丙酮、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和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水、乙醇和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所述混合溶剂中,水、乙醇和二甲基亚砜的重量比为1-50:1-3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99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腻子粉搅拌装置和搅拌喷涂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