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安全型红曲色素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8963.0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3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平;张华山;朱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02 | 分类号: | C12P1/0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安全 红曲 色素 生产 方法 | ||
本申请是2012年10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210419781.9、发明名称为“一种食品安全型红曲色素的生产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安全型红曲色素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红曲色素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色素有安全性高、对热稳定、对物质染色能力好、色调鲜红、质量稳定和价格低廉的优点,是人工合成色素和其它天然色素所不能比的。但是,红曲色素生产的过程中会有桔霉素伴随产生,桔霉素是一种真菌毒素,具有肾毒性,毒性比较明显,可引起实验动物的肾脏肿大、尿量增多、肾小管扩张和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等症状。因此,产铜生产工艺显然降低了天然红曲色素的安全性。
目前,降低桔霉素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发酵工艺优化,菌种诱变筛选,基因工程三个层面。Blanc等首先研究了不同的氮源对桔霉素影响,但是降低桔霉素的同时也影响了色素的产生。Hassan等将红曲酶在不同的通气和搅拌条件下进行液态发酵, 发现随着通气量的增加或搅拌速度的提高,菌体的生物量和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都有所增加, 而桔霉素的增加比例要大于红曲色素的增加比例。近年来, 科研人员逐步将重点放在对红曲桔霉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和酶的研究上, 这样有利于深入理解红曲桔霉素的合成途径, 为从根本上控制红曲中桔霉素含量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但是,从基因的手段控制桔霉素不可避免的要对红曲的基因进行改造,这就使原本安全的天然色素变成了现在比较敏感的转基因色素。另外,还有部分研究人员利用化学方法脱去桔霉素,例如采用H2O2进行脱毒,虽然通过处理可以完全脱毒,但也会不同程度影响红曲色素的质量。如果找到能刺激红曲霉细胞释放活性氧,并在胞内活性氧清除系统中产生复合酶的转化剂,而又不影响色素红曲质量和安全性,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色素红曲桔霉素污染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比较红曲霉菌细胞中活性氧释放和胞内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SOD酶活性变化,研究活性氧的产生与色素、桔霉素合成的关系,得到转化剂抑制桔霉素生成或促进桔霉素无毒转化的机理,从而提供一种桔霉素含量低的食品安全型红曲色素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食品安全型红曲色素的生产方法,包括将红曲霉菌进行斜面种子培养,液体种子培养,发酵培养,其中发酵培养过程中加入转化剂,所述的转化剂选自如下的一种或多种:胡萝卜素、维生素C、黄腐酸、EDTA-2Na。
优选地,所述食品安全型红曲色素的生产方法,其中在发酵培养24h - 96h后,按0.2-100mg/L的比例在发酵液中分次加入所述转化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斜面种子培养的步骤为:将红曲霉菌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于32℃恒温培养5天,得到斜面一级种子;所述固体斜面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6%,蛋白胨2%,琼脂3%,pH5.5~6。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液体种子培养的步骤为:取培养后的斜面种子管一支,用生理盐水将菌体及孢子洗脱至100mL生理盐水中,按10%的接种量接种到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在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加20颗玻璃珠,于200rpm, 28℃- 32℃培养24h-48h,得液体二级种子;所述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的配方为:大米粉3%,硝酸钠0.5%,磷酸二氢钾0.25%,七水硫酸镁0.1%。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的步骤为:将液体二级种子按6-10%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在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于32℃,200rpm培养6d-8d;在发酵培养24h - 96h后,按0.2-100mg/L的比例在发酵液中分次加入所述转化剂;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大米粉9%,硝酸钠0.5%,磷酸二氢钾0.25%,七水硫酸镁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89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