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着装接触感觉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48932.5 申请日: 2014-07-22
公开(公告)号: CN104076133A 公开(公告)日: 2014-10-01
发明(设计)人: 刘国联;匡才远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36 分类号: G01N33/36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常亮
地址: 215137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着装 接触 感觉 测定 装置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着装接触感觉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与服装接触时会产生各种感觉,一般定性描述是:痒或搔痒,刺痒或刺痛,刮擦痒,接触冷感或温感,湿粘涩,振动与拨拉汗毛,过敏反应以及表面光滑或粗糙、坚硬或柔软等。面料引起的刺痒感已经被证实为服装穿着时接触皮肤的身体最不适感觉之一;粗糙感是面料表面形貌和纹理特征形成的激励作用于人体触觉器官所引起的生理及心理的综合反应,也是引起身体不舒适的感觉之一。

刺痒感的主观评价方法是对面料性质的描述,对官能评价的结果做简单的量化,并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一些误差[1]。刺痒感的客观测试法有[2]:膜痕法、音频装置测试法、激光计数突出毛羽数量以及低应力的压缩测试法等。前三种方法均通过物理指标的转换来判断表面毛羽的数量和形态,而后一种方法是直接模拟面料与皮肤接触时的压缩状态,并获得相关作用力值。

粗糙感的评价方法除了感官评价方法之外,目前主要采用客观评价的方法,即用仪器测试与粗糙性相关的基本机械、物理性能参数,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衡量和表征面料粗糙感的大小。运用纹理法测面料表面粗糙度;将面料表面图像处理并转换为相应的灰度值,加以量化并进行分析;Ramgulam等人率先提出利用激光来检测面料表面粗糙度也是常用的评价方法[3]。

在刺痒感测试装置方面,敖利民等人对低应力的压缩测试法进行改进,制成了织物单面压缩性质测试仪[4]。KES-FB织物风格仪中的表面性能测试仪(FB4)可以测量面料的表面性能[5]。东华大学的韩露[6]和戚媛[7]根据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纤维针弯曲模型来研究织物毛羽轴向压缩弯曲性能。刘宇清[8]在此基础上根据欧拉压杆模型,利用组合测量思想,设计了机械装置及控制软件,将力测量与形态测量有机结合,对单纤维的刺扎性能进行表征。王晓冬等[9]设计面料暖感测试仪器,记录与面料接触热板的温度变化,并与人体穿着实践进行对比,对仪器进行标定。但结果与日常生活还是相距较远,指导意义不明显。

参考文献如下:

[1]L.Ao,C.Yu.Sense estimation and instrumental evaluation of fabric-evoked prickle,Dong Hua University J.,2004,21,82-87。

[2]Matsudaira M.,Watt J.D.and Carnaby G.A.,Measurement of the surface prickle of fabrics Part1:The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objective method.Textile Res.J.,1990,81,288-299。

[3]潘登.基于织物表面纹理组成的粗糙感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1。

[4]敖利民,郁崇文.织物单面低张力压缩情况下压力测试方法及装置.中国专利:200410015966.9,2004。

[5]王府梅.服装面料的性能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6]韩露,于伟东.织物刺痒感产生机理探讨.北京纺织,2001,8:5l-53。

[7]戚媛,于伟东.织物刺痒感的认识和评价.青岛大学学报,2005,6,vol20,No.2:44-48。

[8]刘宇清.织物毛羽刺痒感客观评价——单纤维轴向压缩弯曲的理论模型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4:46-52。

[9]王晓东,刘让同.接触冷感的仪器测试与穿着实验的研究⑴.纺织学报,1991,12(7):77-30。

综上所述,传统的着装接触感觉的测定方法及装置存在的不足如下:(1)着装接触感觉的主观评价比较耗时,尤其当试样较多的时候;受试者个体的差异易给接触感觉的最终评价带来离散和不稳定;(2)服装与皮肤接触时的感觉是多重感觉,属于综合的生理、心理认知,而现有的研究或技术没有关注服装与皮肤接触的综合感觉,只是测试或研究某一接触感觉;(3)服装与皮肤的接触感觉属于心理学的范畴,目前的主观评价方法具有不稳定性,客观评价方法注重面料物理性能的测试,这与心理学科学评价着装接触感觉存在一定的差异;(4)目前,缺少服装与人体接触感觉评价的心理学测试模式,以及服装与人体自动接触的机械装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89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