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和控制开关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48893.9 | 申请日: | 2014-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9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 发明(设计)人: | 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耳(无锡)电力成套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 地址: | 21415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控制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配电辅助装置,尤其是一种检测和控制开关的状态和进行操作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输配电设备大多采用本地的手动控制方式,而随着智能化输配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在智能控制方面有不断的进步,智能远程控制和智能检测技术在现今的输配电系统中开始崭露头角。
远程智能控制技术通过信号的传输,能够实现对设备远端的控制,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维护。
开关的分合闸是常见的电力系统中的技术手段,为此,需要一种专门的装置来实现开关远程的分合闸控制以及开关状态的反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和控制开关装置,实现了开关的分合闸的远程控制,也能够采集远程开关的合闸状态。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检测和控制开关装置,包括一个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通过上联通讯端口连接上位机,并且通过一个控制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开关合闸线圈K1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开关合闸线圈K1的另一端接正电源VCC;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受控于开关合闸线圈K1的且常开的开关K1-1的一端接一相交流电L11,另一端接电阻降压分流网络的一个输入端,中性线N接电阻降压分流网络的另一个输入端;电阻降压分流网络的两个输出端分别接光电耦合器U2的两个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2的集电极接正电源VCC,发射极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八电阻R8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正电源VCC,发射极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从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连接的节点输出的信号Signal反馈至主控电路的反馈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一个微处理器U1,微处理器U1的端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正电源VCC,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接晶振T1的两端,以及微处理器U1的XTAL2端和XTAL1端;微处理器U1的一组输入输出端口中的两个口用作上联通讯端口连接上位机;微处理器U1的另一组输入输出端口中的一个口作为控制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另一个口作为反馈端口接收从第十电阻R10 和第十一电阻R11连接的节点输出的信号Signal。
更进一步地,微处理器U1的型号为ATmega16L。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降压分流网络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分别接开关K1-1的另一端和中性线N;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光电耦合器U2的一个输入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光电耦合器U2的另一个输入端;第七电阻R7并联在光电耦合器U2的两个输入端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的电路设计的较为简洁,但是功能完备,其不光能够实现远程控制,还能远程监测开关状态,为实现智能输配电装置的遥控、遥测提供了保证。该装置控制动作可靠,大大方便了电力设施维护人员的日常操作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前半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半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出的检测和控制开关装置,包括一个主控电路10,主控电路10包括一个微处理器U1,微处理器U1选用ATmega16L微处理器。微处理器U1的端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正电源VCC,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接晶振T1的两端,以及微处理器U1的XTAL2端和XTAL1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耳(无锡)电力成套有限公司,未经博耳(无锡)电力成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88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刷电机外转子总成
- 下一篇:USB下行端口充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