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8025.0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6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勇;陆艳杰;苗建印;张红星;林晨光;李新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不锈钢 复合管 静压 成型 方法 | ||
1.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①准备包套组件;
②包套组件和铝-不锈钢复合管组件的装配前处理;
③包套组件与铝-不锈钢复合管组件的装配与焊接;
④所得包套的除气与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套组件由真空包套外壳(1)、真空包套第一外端盖(2)、真空包套第一内端盖(3)、真空包套第二内端盖(4)、真空包套第二外端盖(5)和真空包套抽气管(6)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套组件的材质为铜或银,所述铜或银的纯度分别大于99.9wt%,氧含量分别不大于50p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套组件各组成部分的壁厚分别为0.5mm至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套组件的装配前处理方法如下:a.表面氧化层去除;b.清洗除油;c.脱水、烘干;d.烧氢处理或热真空除气;e.保护存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套组件经过的烧氢处理的方法为:氢气气氛,处理温度为350℃~700℃,处理时间为2~5小时,氢气露点为-80℃~-40℃;所述包套组件经过的热真空除气方法为:在真空度优于5.0×10-3Pa的条件下, 350℃~700℃,除气2至5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不锈钢复合管组件的装配前处理方法如下:a.清洗除油;b.脱水、烘干;c.热真空除气;d.保护存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不锈钢复合管组件经过的热真空除气的方法为:真空度优于5.0×10-3Pa条件下,100至600度除气2至5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套组件与铝-不锈钢复合管组件经装配前处理后,未能及时装配与焊接时,需真空条件下存放,存放环境的真空度优于100P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套组件与铝-不锈钢复合管组件装配时,将真空包套外壳(1)包覆于铝合金管(7)外侧;所述铝-不锈钢复合管的内层不锈钢管(9)两端分别与真空包套第一内端盖(3)和真空包套第二内端盖(4)装配;所述铝-不锈钢复合管的外层铝合金管(7)两端分别与真空包套第一外端盖(2)和真空包套第二外端盖(5)装配;所述内端盖与相邻的外端盖焊接相连;所述外端盖与相邻的真空包套外壳(1)焊接相连;真空包套排气管(6)与真空包套第二外端盖(5)焊接相连;所述真空包套排气管(6)与包套组件及铝-不锈钢复合管组件的间隙相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采用电子束焊接、等离子弧焊、氩弧焊、真空钎焊或氢气保护钎焊的方法完成;其中电子束焊接、等离子弧焊和氩弧焊的焊 缝熔深均不小于0.5mm,真空钎焊和氢气保护钎焊方法的焊料焊缝填充深度均不小于0.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钎焊和氢气保护钎焊方法的焊料选用电真空焊料;所述电真空焊料为:AgCu、AgCuIn、AgCuPd、AgCuSn、AgCuNi、AuCu或AuNi体系合金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套组件与铝-不锈钢复合管组件之间的各部分间隙均不大于0.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80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醇基铸造涂料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球阀阀体复合轧环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