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优化的剪式千斤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47776.0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9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蒋海波;韩进;顾晓峰;林来顺;陈有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08 | 分类号: | B66F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马云玉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优化 千斤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车剪式千斤顶,尤其是一种结构优化的剪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各种家用轿车目前在随车配套的用于维修维护顶升所属车辆的起重装备大多采用的是呈剪縮状的且具完整螺纹副、支承臂等结构件的千斤顶,这种剪式千斤顶一般都具有成对的上支承臂组和成对的下支承臂组,上支承臂组以顶头部件的顶头支架作为上部铰链枢纽;下支承臂组则以一体成型的底座部件两侧向上翻边拉伸形成上凸成对的底部支架作为下部铰链枢纽;上支承臂组与下支承臂组之间通过铰链块、铰链延伸螺母、推力轴承、丝杆及丝杆限位套管等组合而成,这种剪式千斤顶的螺纹副的旋转只依靠使用操作手柄来驱动,当需对未起重中的即千斤顶空载行程作出调整时,这种呆板的扭转丝杆的转动费时费力又很不协调,这种传统的剪式千斤顶其承载负荷时往往直接以单纯的顶头支架作为依托,经一次或很少几次的使用即会形成顶头支架局部产生永久变形而致影响使用效果;又,千斤顶作为家用轿车的配套工具,长期来在市场化的质量及价格竞争中不断得到改变,无论是其结构工艺性还是纯加工工艺中的成本定位都让人费尽心计。
发明内容
鉴于对上述几个因素的综合考量,技术人员积极认真地提出了一种优化结构的设计思路;一是为剪式千斤顶的丝杆的外六角端头量身定做地配套塑料旋柄;二是对薄弱的顶头加冠,以工厂中其它产品的边角料弯曲及拉伸成型托盘件,使该千斤顶的顶头部件更为强劲;三是着手改变长期来一成不变的一体成型的单纯底座支承体,简化结构件的拉伸工艺,将传统的底座支承体一分为二,由相对成型容易的底座底板叠加用其它产品生产中产生的边角料一次落料成型的“U”支架组合成新型的底座支架部件,使得重新组合设计的该款剪式千斤顶无论是对抗扭刚度、强度等质量水平的提高,还是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都有不错的表现,据分析,塑料旋柄的增加只使成本大约增加了几分钱,顶头上方托盘件的设立仅增加几毛钱,而底座的分体构建,则节约支出近一元人民币,由此给数以千万台计的该型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则是非常可观的。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结构优化的剪式千斤顶包括顶头、上支承臂组、下支承臂组、铰链块、铰链延伸螺母、推力轴承、丝杆部件、底座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剪式千斤顶顶头支架以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分别与左上支承臂和右上支承臂实施转动联接;底座支架以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分别与左下支承臂和右下支承臂实施转动连接;铰链螺母实施左上支承臂与左下支承臂的转动连接;铰链块实施右上支承臂与右下支承臂的转动联接;丝杆的外螺纹与铰链螺母的内螺纹形成螺纹副;在铰链块定位面与丝杆轴肩之间设有推力轴承;紧邻丝杆轴肩处设有丝杆外六角端段;丝杆轴肩的外圆段和丝杆外六角端段处紧固地配合了丝杆手动式旋柄;在所述顶头支架的上方铆接地固联了托盘件;所述底座支架与底座底板以压铆固联。
其中,在所述底座支架的“U”形底部处开设有第一配合卡槽、第二配合卡槽,在该底座支架的两侧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加强压印坑和第二加强压印坑;在对应的底座底板之中部冲压形成第一固联实体和第二固联实体;第一固联实体、第二固联实体分别插入第一配合卡槽和第二配合卡槽、经压铆后形成底座并支架部件。
其中,所述的底座底板上分别设有呈对称布置的第一上拱形凸体和第二上拱形凸体,并在底座底板上冲压有若干上凹下凸的相同型的凸体群。
其中,所述丝杆手动式旋柄以塑料制作,在其实体上设有能与丝杆轴肩外圆段的配合孔,设有能与丝杆外六角端段实施过盈配合的内六角孔,并在丝杆手动式旋柄的大外圆柱面上设有呈均布的轴向防滑轮齿实体。
其中,所述顶头支架的上平面之中间位置开设有能与托盘件之环柱体之外圆柱实施间隙配合的通孔,环柱体之下端段在以冲压成型后形成紧实的环形实体盖,实施顶头支架与托盘件的固定联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降低成本与局部加强、改善操作方便并举,大大提高了该剪式千斤顶的综合性价比。
附图说明
实施例的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在图1基础上拆分丝杆手动式旋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表明底座支架与底座底板的对应装配关系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表明底座底板插入底座支架后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底座底板插入底座支架并经对第一固联实体和第二固联实体铆压后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6是底座并支架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相对图7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7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罐的封口装置
- 下一篇:磁力钻吊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