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光纤环结构的光电振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7351.X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8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毅;张玮;王锐;王东元;刘春晓;吴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1/02 | 分类号: | H01S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结构 光电 振荡器 | ||
1.一种基于三光纤环结构的光电振荡器,包括光源(1)、电光调制器(2)、放大器(5)、带通滤波器(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分光器(3)、第一光纤环(L1)、第二光纤环(L2)、第三光纤环(L3)、第一光探测器(PD1)、第二光探测器(PD2)、第三光探测器(PD3)、第一功分器(GF1)、第二功分器(GF2),第一光纤环(L1)、第二光纤环(L2)、第三光纤环(L3)长度各不相同;
光源(1)输出光信号给电光调制器(2)的第一输入端,电光调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分光器(3)的输入端,第一分光器(3)的三个输出端口分别依次接第一光纤环(L1)、第二光纤环(L2)、第三光纤环(L3)的输入端,第一光纤环(L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光探测器(PD1)的输入端,第二光纤环(L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光探测器(PD2)的输入端,第三光纤环(L3)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光探测器(PD3)输入端,第一光探测器(PD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功分器(GF1)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光探测器(PD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功分器(GF1)的第二输入端,第三光探测器(PD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功分器(GF1)的第三输入端;第一功分器(GF1)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5)的输入端,放大器(5)的输出端连接带通滤波器(6)的输入端,带通滤波器(6)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功分器(GF2)的输入端,第二功分器(GF)的第一输出端连接RF驱动器(4),RF驱动器(4)的输出端连接电光调制器(2)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功分器(GF2)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目标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光纤环结构的光电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相环(8)、频率控制器(9)、外部参考频率(7),第一功分器(GF1)的输出端连接频率控制器(9)的第一输入端,频率控制器(9)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5)的输入端,第二功分器(GF2)的第三输出端连接锁相环(8)的第一输入端,外部参考频率(7)接入锁相环(8)的第二输入端,锁相环(8)的输出端连接频率控制器(9)的第二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三光纤环结构的光电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采用主动锁模激光器,所述主动锁模激光器包括第一光电隔离器(ISO1)、第二光电隔离器(ISO2)、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波分复用器(WDM)、Pump光源、第二分光器(10)、法布里-泊罗滤波器(F-P)、电光调制器(2);
第一光电隔离器(ISO1)、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波分复用器(WDM)、第二光电隔离器(ISO2)、第二分光器(10)、法布里-泊罗滤波器(F-P)、电光调制器(2)、依次顺时针方向顺序串联形成闭合回路,Pump光源连接波分复用器(WDM)的信号输入端,法布里-泊罗滤波器(F-P)的输出端连接电光调制器(2)的第一输入端,RF驱动器(4)的输出端连接电光调制器(2)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光电隔离器(ISO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分光器(10)的输入端,第二分光器(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法布里-泊罗滤波器(F-P)的输入端,第二分光器(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分光器(3)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三光纤环结构的光电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调制器(2)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电隔离器(ISO1)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偏振态控制器(PC1),法布里-泊罗滤波器(F-P)的输出端与电光调制器(2)的第一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偏振态控制器(PC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三光纤环结构的光电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态控制器(PC1)调节电光调制器(2)输出光信号的偏振态;
第二偏振态控制器(PC2)减小输入光信号偏振态对电光调制器(2)性能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3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