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设施臭气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6360.7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7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中杰;徐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润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32;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汪永生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设施 臭气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气处理作业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环卫处理设施场所内的臭气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城市环卫设施的臭气治理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迄今为止尚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城市环卫设施产生的臭气已经严重影响了设施周边的环境,尝尝导致企业与周边居民的矛盾,甚至造成群众性事件。此外,环卫处理设施中的臭气是由多种有害气体组成,自身也有一定的危害性,若治理不当,势必会危及长期工作在设施内的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现有的为城市环卫设施除臭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微雾喷淋技术。该方法通过向环卫设施的空间喷微雾,以水雾吸收臭气然后沉降下来。此项技术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安装方便,适合各种空间环境的除臭,但是,该技术无法处理对水具有不溶性的臭气。其二是生物除臭塔技术,是在除臭塔中装填带微生物的填料,臭气经过塔时被微生物降解处理。该技术的缺陷是在寒冷地区受季节性影响大(冬季温度低,处理效果差),处理效果波动大,同时对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污染物处理效率不高。其三是高能电子除臭技术,该方法是利用高频放电产生的高能电子轰击臭气分子,打破臭气分子的分子键,瞬间破坏臭气分子,产生的活性氧彻底将臭气物质分解成无害物质。
目前这些方法都不能完全去除环保设施内的臭气,总是存在某些死角得不到有效治理,因而在垃圾处理场所或者污水处理场所,总是会散发出不同程度的臭味,影响作业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协同处理环保设施中臭气的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技术手段无法完全治理垃圾臭气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设施臭气处理的方法,包括:利用高能电子除臭机处理各操作间的空气,利用生物除臭塔处理环保装置内腔中的空气,并且通过第二管道将高能电子除臭机处理过的空气部分被回输到操作间,其余空气经由第三管道输往生物除臭塔的烟囱,经由该烟囱排出。
优选地,同时在所述操作间进行高压微雾喷淋,达到提高空气湿度和微雾降尘和臭气吸收的目的。进一步优选同时对各污水井口进行高压微雾喷淋。
优选地,调节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和/或截面积,使得回输的空气在管道中保留足够的反应时间。
优选地,通过设置在高能电子除臭机上的第一调节装置调大或调小工作功率,即增大或减小臭氧分子或羟基自由基等物质的发生速率,使得被处理空气在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中滞留时间内被完全处理。
优选地,通过设置在风机上的第二调节装置调大或调小风量,使得被处理空气在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中滞留过程内被完全处理。
优选地,通过第三调节装置调节分配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风量的比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调节装置是设在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连接处的风阀,也可以是一个总控制装置,其独立调节第二管道风机和第三管道风机的风量。
优选地,在高温天气,所述高压微雾喷淋装置可以喷洒微生物药剂,在低温天气,可以喷洒植物药剂。
本发明中,通过多种装置的协同作用,可以充分去除环保设施内的臭气,达到安全无害排放,而且部分空气的回输可以降低操作间的能量消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利用生物除臭塔处理环保装置内腔中的空气,利用高能电子除臭机处理各操作间的空气,优选同时通过高压微雾喷淋装置增加空气湿度、实现水雾降尘。本发明中,环保装置是基本封闭的,其中臭气较为集中,是主要的臭气源。本发明通过一管道将环保装置中的臭气引入到生物除臭塔,用生生不息的微生物进行降解,这通常是通过一个设在除臭塔下游的的一个抽风机进行,其给该管道提供负压,吸引臭气进入生物除臭塔。各操作间的臭气一部分是从前述环保装置散发出来,一部分是操作间中的处理废物遗撒、滴漏等散发出来。该部分空气中臭气密度较低,适宜用高能电子除臭机进行处理。
本发明中所述的“操作间”是指一个操作车间,在其中通过一个或者多个环保装置进行废弃物破碎、分拣、压制和其他处理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润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隆润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63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