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的天窗遮阳板总成以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6010.0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磊;陈林萍;孙成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057 | 分类号: | B60J7/05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天窗 遮阳板 总成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天窗遮阳板总成。本发明还涉及具有上述天窗遮阳板总成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天窗遮阳板安装于车顶,天窗遮阳板为运动件,当天窗遮阳板开启,可增加新鲜空气进入,保证车内的空气流通;天窗遮阳板关闭,可防止太阳直射或雨水的侵入,大大增加了驾驶的舒适性。
现有技术的天窗遮阳板的结构如图1-2所示,天窗遮阳板1上设有一体式结构的且对称分布的凸起2,凸起2在顶盖钣金的导轨3中滑动,实现天窗遮阳板1的开启或关闭。
然而,现有技术的天窗遮阳板1的结构,凸起2与导轨3的上配合面21和下配合面22不对称,上配合面21较大,下配合面22较小,且下配合面22处于导轨3的边缘,配合结构不稳定,当手动开启天窗遮阳板1时,如果施力不均匀,容易造成下配合面22脱离导轨3,导致故障的发生,从而无法实现天窗遮阳板1的正常开启和关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天窗遮阳板总成,可降低天窗遮阳板总成的故障率,提高其运动的可靠性。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天窗遮阳板总成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天窗遮阳板总成,包括遮阳板本体,还包括固接于所述遮阳板本体的滑块,和通过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滑块的插片,所述滑块的滑接部滑接于汽车的顶盖钣金的导轨内,所述插片的限位部设于所述导轨的外侧并与所述滑接部的位置相对,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轨间隔预设间隙。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插片的两凸起,和设于所述滑块的两凹槽,两所述凸起对应插接于两所述凹槽。
优选地,两所述凸起之间设有插接加强部。
优选地,两所述凹槽的起始端设有导向结构。
优选地,所述滑接部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设于所述第一板、第二板中间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凸面与所述导轨滑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翻边,所述翻边向靠近所述导轨的方向弯折。
优选地,所述插片还设有插接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滑块和所述插片均为一体式结构。
一种汽车,包括汽车的天窗遮阳板总成,所述天窗遮阳板总成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天窗遮阳板总成。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天窗遮阳板总成,包括遮阳板本体,其还包括固接于所述遮阳板本体的滑块,和通过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滑块的插片,所述滑块的滑接部滑接于汽车的顶盖钣金的导轨内,所述插片的限位部设于所述导轨的外侧并与所述滑接部的位置相对,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轨间隔预设间隙。采用此技术方案,滑块通过滑接部与导轨配合并沿其滑动,同时,在运动过程中,插片的限位部可防止滑块产生倾斜,避免滑接部脱离导轨,保证了滑块运动的顺畅,从而提高了天窗遮阳板总成运动的可靠性,降低了故障率。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包括汽车的天窗遮阳板总成,由于该天窗遮阳板总成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天窗遮阳板总成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天窗遮阳板总成的轴测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天窗遮阳板总成与导轨配合处的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天窗遮阳板总成中的滑块与插片的一个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天窗遮阳板总成中的滑块与插片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天窗遮阳板总成中滑块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天窗遮阳板总成中插片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7为图4中的A-A视图;
图8为图4中的B-B视图;
图9为图4中的C-C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天窗遮阳板;2-凸起;21-上配合面;22-下配合面;3-导轨;
10-导轨;20-滑块;21-凹槽;22-固定板;23-安装孔;24-中间连接板;
25-第一板;26-第二板;27-弧形板;28-滑接部;29-导向结构;30-插 片;31-凸起;32-限位挡板;33-连接板;34-半圆形过渡板;35-横梁;
36-翻边;3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6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离合器控制的油电混合动力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四轮移动机器人底盘的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