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出租车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5729.2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3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永;戴永刚;王程谕;黄吉瑞;徐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尚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41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出租车 联网 远程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应用领域,尤其涉及出租车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出租车,台湾称作计程车,广东及港澳地区称为的士,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一带则称为德士;是按表收费的交通工具,收费一般较其它交通工具高。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租车并不是谁都可以随便乘坐的。当年,出租车专门负责接待来穗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与高级官员、参加交易会的外商、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等等,被誉为广州市的“国宾车队”,需要外汇券才能乘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租汽车的经营方式发展为定点候客,乘客到站找车,司机接单载客。而司机完成一趟接待任务后,必须空车赶回服务点等候下一次的出车指示,不得中途载客。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市民对出租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1978年春天,毗邻港澳的广州逐步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一些新的经营观念和服务方式开始冲击南粤大地。广州市汽车公司从香港市民“打的”中得到启发,毅然决定结束历年来“路上空驶的士不载人”的怪现象,在1978年4月春交会期间用中英文印制的近万张《告来宾信》送到了国内外乘客的手中:“在没 有汽车服务点的地方需要用车时,如遇空车可招手示意叫车。
目前,出租车实际数量非常巨大,每天碰到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而伴随科技进步传统出租车行业也经受很大冲击。出租车管理体系不完善,车辆的配置,服务网络,服务效率的脚步远远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由车辆故障造成的损失的情况逐渐增加,尤其针对电动出租车辆的管理和监控十分欠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出租车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针对出租车辆的管理和监控,包括主控单元,GPRS模块和中央数据库,主控单元,GPRS模块和中央数据库数据连接。
作为优选,主控单元包括加速度传感器、GPS模块、摄像头、陀螺仪,出租车中控单元和中央处理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GPS模块、摄像头和出租车中控单元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中央处理器将从加速度传感器、GPS模块、摄像头、陀螺仪和出租车中控单元处采集到的数据通过GPRS模块传递至中央数据库。
作为优选,GPS模块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作为优选,中央数据库包括接收单元,存储单元和分析单元;所述接收单元,存储单元和分析单元数据连接;所述接收单元接收GPRS模块所传递数据传递至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所述分析单元提取存储单元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实时分析形成报表。
作为优选,报表根据管理部门或者其他第三方的要求生成。
作为优选,还包括出租车开关;所述出租车开关与出租车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和出租车动力系统串接,当出租车动力系统启动时出租车开关闭合,出租车向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供电。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专利结合物联网技术,监控技术,传感器技术,传输技术组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对出租车,尤其是电动出租车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实际工况进行实时监控。
(2)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保障人员安全,通过监控车辆工况,实时给管理者调度者实时信息、故障报警等。
(3)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预判机器故障率和提供预警服务,另一方面优化服务网络,以进一步提高出租车满足用户的需求,详细的大数据也利于相关部门了解区域内出租车的整体状况。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为本发明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出租车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适用于各种城市出租车,尤其在电动出租车的实施管理上有其突出的特点。各种货运出租车或者物流车队的实时监控在外的地理位置,车辆的技术状态,收集全部信息,利 用大数据为出租车和管理者提供更高效的信息,保障出租车司机以及乘客的安全,完善车辆的配置,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率,减少车辆故障造成的损失。尤其针对出租车辆的管理和监控。
针对电动出租车辆的管理和监控,包括主控单元1,GPRS模块2和中央数据库3,其中主控单元1,GPRS模块2和中央数据库3数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尚科贸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尚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57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