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粉方式降低锅炉NOx排放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45555.X | 申请日: | 2014-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定平;阚银辉;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3C9/00 | 分类号: | F23C9/00;F26B21/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粉 方式 降低 锅炉 no sub 排放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烟气NOx减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粉方式降低锅炉NOx排放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NOx为大气污染物,它不仅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而且全球三大环境危害都与它有关。NOx的来源广泛,人类活动、工业生产等都可产生NOx。环保数据显示,工业生产因燃料燃烧所产生的NOx排放量逐年上升,仅2012年,其排放量达2337.8万吨,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880.5万吨,增幅为57.8%。随着环保意识以及经济水平的增强,环保法规对工业烟气所含NOx的排放量控制越来越严格,深入研究NOx的抑制技术,对降低其排放量有重要意义。
NOx的减排技术主要分为燃烧侧控制NOx生成和尾部烟气侧脱硝二大类技术。燃烧侧降低NOx技术有燃料分级燃烧技术以及烟气再循环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燃烧方式、抑制燃烧过程的氮向氮氧化物的转化。尾部烟气侧脱硝技术,如SCR、SNCR和活性粒子法等,主要是通过添加额外催化剂、还原剂(如氨气、氨水或尿素等),在一定温度下催化反应将生成的NOx还原成N2或可利用的铵盐。但尾部烟气侧的脱硝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建设费用高,同时运行成本也较高。而燃烧侧降NOx无需使用催化剂和还原剂,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因此开发一种燃烧侧降NOx技术,使之与尾部烟气侧脱硝技术相结合,以降低烟气进入脱硝塔时的NOx含量,从而减少催化剂、还原剂的使用量,减少了运行成本,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开发该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保证尾部烟气NOx排放达标,同时克服现有的尾部烟气脱硝技术反应条件苛刻、建设费用高和运行成本高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粉方式降低锅炉NOx排放装置及其方法,使之与尾部烟气侧脱硝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够降低烟气进入脱硝塔时的NOx含量,而且能减少催化剂、还原剂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尾部烟气脱硝系统的负荷量,使脱硝系统安全经济的运行。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粉方式降低锅炉NOx排放装置,包括第一烟气管道2和第二烟气管道7;
所述第一烟气管道2的初始端置于烟道1-1内的省煤器1之后,第一烟气管道2的末端12置于炉膛1-2内;所述第一烟气管道2的管路中依次串联有第一电动阀门3、第一止回阀4、炉烟风机8、第三电动阀门10、磨煤机11;
所述第二烟气管道7的初始端接入引风机之后、脱硫塔之前,管路上依次串联有第二电动阀门6和第二止回阀5,第二止回阀5连接在第一止回阀4与炉烟风机8之间的管路上。
采用上述装置通过制粉方式降低锅炉NOx排放的方法如下:
(1)热烟气的提取
将第一烟气管道2的初始端接入烟道1-1内的省煤器1之后,以取出热烟气;
(2)冷烟气的提取
先将第二烟气管道7的初始端接入引风机之后、脱硫塔之前,以取出冷烟气;
(3)冷热烟气混合
将第二烟气管道7的末端,接入第一止回阀4与炉烟风机8之间的管路 上,经炉烟风机8升压后形成冷热混合烟气;
(4)步骤(3)中冷热混合烟气进入磨煤机11,作为干燥介质对煤粉进行干燥,冷热混合烟气在干燥完煤粉之后携带煤粉作为一次风进入炉膛1-2内燃烧。
所述第一电动阀门3、第二电动阀门6、第三电动阀门10的开度,由混合温度反馈系统根据进入磨煤机11的煤质含水量大小和乏气温度自动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烟气管道2和第二烟气管道7将冷烟气与热烟气混合,混合后的烟气代替传统制粉系统中的热空气,降低了混合烟气的含氧量,减少了进入炉膛一次风的含氧量,增强炉膛还原性气氛减少N与O的结合、强烈抑制了NOx的生成量,减少了烟气中NOx的含量。
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尾部烟气脱硝装置(图中未示出)相结合,使进入尾部烟气脱硝装置的NOx含量降低,减少了催化剂和还原剂的使用量,降低了尾部脱硝装置的负荷量,从而减少了运行费用,提高了尾部脱硝装置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55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