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3095.7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9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吕纪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九鼎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7/00;F21V23/00;F21V29/00;F21W101/02;F21W101/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3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导式 汽车 转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安装在车辆前部左右两侧后视镜背面的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变道、转弯时均需开启转向灯,以便对后方车辆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转向灯除了安装在车辆前后部两侧位置外,在车辆前部两侧的后视镜背面也有设置,利用其可帮助驾驶员更好地区分转向灯与照地灯的光线,增强转向时的警示效果。
现有安装在后视镜背面的侧转向灯,主要由光源、光线传导以及光线反射等要素构成。光线通过反射后透过灯罩向外发散,作为光源的灯泡通常是可视的,数量也较多,反射面一般设在弧形灯座的内表面,通过该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虽然信号清晰度较好,但光线呈发散状,光线的分布均匀性不是很理想,依然存在着暗区现象。而为了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需要合理设置光源、反光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特别是反光面的选择,这势必造成转向灯体积较大,不利于在后视镜内部的安装,甚至会影响后视镜内部其他功能元件的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无暗区、光线分布均匀、能有效提高光照度的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导式汽车侧转向灯,对称设置在车辆前部左右两侧的后视镜背面,包括灯壳、盖合在灯壳上材质为透明塑料的灯罩,灯罩与灯壳之间形成密闭腔体,灯壳内端设有具有内腔的灯座,灯罩内端设有安装后位于所述内腔内的LED线路板,作为光源的LED灯设在LED线路板上向灯罩外端发出光线,所述的灯罩与灯壳之间形成的密闭腔体内设有光导条,光导条的内端贴近LED灯,光导条外端向灯罩外端延伸,光导条外端内表面设有阶梯状的配光面,光导条贴近LED灯的内端面具有球半径为SR3~SR12mm的聚光凸面,光导条内表面设有可提高光照度的三棱状的花纹条,所述花纹条从聚光凸面至配光面之间间隔分布,花纹条两侧面之间夹角为60°~120°。
所述的灯罩与灯壳呈相配的弧线形,灯罩和灯壳的外端均向后弯曲,光导条与灯罩为一体结构且与灯罩具有相配的弯曲弧线。
优选地,所述的聚光凸面的球半径为R6,可以最大限度增加光导条对LED灯的聚光作用,花纹条两侧面之间夹角为90°,可使相邻花纹条之间反射的光线充分叠加,防止出现暗区现象。
所述的LED线路板上连接有接通电源的线束,线束通过灯座底部穿出。
为能及时散发LED灯产生的热量,并防止外界灰尘进入转向灯内部,所述的灯座底部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内设有透气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高功率的LED灯作为光源,通过光导条对光线进行传导,能有效减少传输过程中光亮度的损失,光线经光导条的聚光凸面聚光后向灯罩外侧传输,传输过程中的光线经光导条上间隔分布的三棱状花纹条发散、反射而提高了光照度,并能使反射光线得到充分叠加,防止出现暗区现象,最终实现转向灯配光区光线分布均匀、饱满,满足了车辆转向灯的配光要求,简单化的整体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工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灯壳 2.灯罩 3.灯座 4.LED线路板 5.LED灯 6.光导条7.配光面 8.聚光凸面 9.花纹条 10.线束 11.透气孔 12.透气膜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九鼎车业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九鼎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3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