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从轴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2070.5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5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从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控制领域,特涉及一种主从轴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双轴同步在举升重物领域运用广泛,目前采用较多,技术成熟的方法有:1、开环控制,两根轴由同一油缸供油,供油的开度通过油缸内的比例阀调节,使得两根轴上的油压大致相同,达到两轴同步的目的。2、虚拟轴控制,通过给定一个标准轴信号作为虚拟轴,激励两根轴跟随虚拟轴运动,已达到两轴同步。3、主从控制,一根轴跟随另外一根轴运动,达到两轴同步。从轴进行多层闭环控制以达到跟随的目的。三重闭环控制器设计较复杂,易出现积分饱和情况,这对举升重量大的物体较为不利。但这几种主从轴的控制精度都高,难以满足重型平台高精度平稳举升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在从轴模糊PID闭环控制跟随算法,并通过分段补偿、模糊控制器优化等方式实现了重型平台高精度平稳举升的要求,解决了双轴同步精度不高,系统复杂可靠性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从轴控制方法,包括主轴数字PID闭环控制调速,从轴模糊PID闭环控制跟随,其中主轴调速控制直接通过试凑法得到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轴模糊PID闭环控制跟随包含主轴信号延时滞后的补偿的步骤、模糊控制器设计的步骤、模糊控制器优化的步骤、模糊控制器参数调整的步骤。
如上所述的主从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信号延时滞后的补偿为:将主轴的微分量信号进行中值滤波,并采用分段补偿;具体的分段的方法为:将整个时间段分成若干段,从中间段向前的几段补偿系数逐渐减小,向后的几段补偿系数逐渐增大。
如上所述的主从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糊控制器设计的步骤为:先控制器左侧的PD组成了相位超前环节,模糊控制器的PI组成了相位滞后环节,分别对系统的整体、高频段和低频段进行补偿和调节。
如上所述的主从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糊控制器优化的步骤为:增加输出结果的平滑性;将正偏差小区域的中心值设置得比负偏差小区域的中心值设置得靠近零点,快速地消除超调。
如上所述的主从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糊控制器参数调整的步骤:得到设定GE值下的最大e值,以得到的最大e值进行模糊控制器参数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框图;
图2:未分段补偿;
图3:分段补偿;
图4:模糊控制器模型;
图5:非线性模糊控制器模型图;
图6:改进后模糊控制器模型;
图7:模糊控制器参数调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顺序包括主轴数字PID闭环控制调速,从轴模糊PID闭环控制跟随。其中主轴调速控制直接通过试凑法得到参数,从轴跟随控制包含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模糊控制器的优化、模糊控制器参数的调整,主轴信号延时滞后的补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举升重量大于1000kg的重物,举升高度大于5米。举升过程需平稳,且有一定的速度要求。
1.1 主轴调速控制;
根据举升初始阶举升中期油缸压力与行程角度较大且速度要求高,举升后期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对无PID的闭环系统进行频域分析,再通过PID补偿试凑(见陈伯时主编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章),得到低频段增益大、中频段截止频率较高、高频段衰减较大的频谱特性。
1.2主轴信号延时滞后的补偿
从轴输入为主轴输出y1的滞后信号,且滞后较大。
传统的大滞后采用Simith预估器解决,但对模型误差估计要求较高,实现起来也较复杂。鉴于微分具有超前度的特性,采用以主轴输入微分为主,输出微分中值(以当前时刻为中心的微分区域)为辅的补偿,在补偿系数取一致的情况下,呈现了前半段补偿大,后半段补偿小,见图2。原因为微分易受干扰,且补偿时高速段仍有滞后。解决的方法将微分量进行中值滤波,至于变化的速度造成的滞后,可以尝试分段补偿。分段的方法为:将整个时间段分成若干段,从中间段向前的几段补偿系数逐渐减小,向后的几段补偿系数逐渐增大。本文分为6段,分段补偿的结果见图3。
1.3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模糊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是对经典的相位滞后-相位超前和顺馈PID进行级联得到的,示意图见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20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