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1815.6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5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樊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滕一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启动 应用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再加上手机的硬件不断升级,使得用户在手机中安装的应用越来越多。用户安装一个应用后,手机会在其桌面屏幕上生成该应用对应的一个图标,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该图标来启动该应用。
随着用户在手机中安装的应用越来越多,使得手机的桌面需要分几屏来存放应用的图标。有时用户想启动某个应用,需要翻转几屏桌面,才找到该应用的图标,导致启动应用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启动应用的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用户操作屏幕的第一手势操作时,获取所述第一手势操作和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所在的第一屏幕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手势操作和所述第一屏幕区域,获取所述用户需要启动的第一应用;
启动所述用户需要启动的第一应用。
一种启动应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检测到用户操作屏幕的第一手势操作时,获取所述第一手势操作和所述第一手势操作所在的第一屏幕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手势操作和所述第一屏幕区域,获取所述用户需要启动的第一应用;
启动模块,用于启动所述用户需要启动的第一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启动第一应用时,在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屏幕区域内执行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手势操作。终端根据第一手势操作和第一屏幕区域获取用户需要启动的第一应用,并启动第一应用,如此用户不需要翻转桌面,来寻找第一应用的图标,从而可以快速启动第一应用,提高启动应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流程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流程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种屏幕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二种屏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启动应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检测到用户操作屏幕的第一手势操作时,获取第一手势操作和第一手势操作所在的第一屏幕区域。
步骤102:根据第一手势操作和第一屏幕区域,获取用户需要启动的第一应用。
步骤103:启动用户需要启动的第一应用。
优选的,上述步骤102可以为:
根据第一手势操作和第一屏幕区域,从手势操作、屏幕区域与应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应用的标识;
根据该应用的标识,获取对应的应用,将该应用作为用户需要启动的第一应用。
进一步地,在根据第一手势操作和第一屏幕区域,获取用户需要启动的第一应用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选择的第二应用,用户操作屏幕的第二手势操作和第二手势操作所在的第二屏幕区域,将第二手势操作、第二屏幕区域和第二应用的标识存储在手势操作、屏幕区域与应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中。
进一步地,在获取第一手势操作和第一手势操作所在的第一屏幕区域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对屏幕包括的各屏幕区域进行提示,以使用户在屏幕区域内执行操作屏幕的手势操作。
优选的,对屏幕包括的各屏幕区域进行提示,包括:
在屏幕中显示网格线,以将屏幕划分成多个屏幕区域;或者,
设置屏幕中包括的每个屏幕区域对应的背景色,且任意相邻两个屏幕区域的背景色不同;或者,
设置屏幕中包括的每个屏幕区域对应的透明度,且任意相邻两个屏幕区域的透明度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启动第一应用时,在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屏幕区域内执行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手势操作。终端根据第一手势操作和第一屏幕区域获取用户需要启动的第一应用,并启动第一应用,如此用户不需要翻转桌面,来寻找第一应用的图标,从而可以快速启动第一应用,提高启动应用的效率。
实施例2
参见图2-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18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微生物化合物
- 下一篇:大口径真空密封光学窗口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