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肺部吸入的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1770.2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0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芬;徐晓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72 | 分类号: | A61K9/72;A61K47/48;A61K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肺部 吸入 姜黄 磷脂 复合物 聚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肺部吸入的微球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肺部给药途径的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肺部给药能直接将药物送达到作用部位,降低药物在其他组织中的分布;肺部吸收面积大,血流丰富,药物吸收迅速,且无肝脏首过效应,使肺部给药具有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肺部的药物浓度,减少药物用量,减轻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等优点,成为治疗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肺部疾病的有效给药途径。
目前临床常用的肺部吸入制剂主要是定量吸入气雾剂。定量吸入气雾剂存在以下缺点:(1)常用的抛射剂氟氯烷烃类可破坏大气臭氧层,在体内蓄积有一定的心脏毒性;(2)使用时需要将装置的触发与吸气协调,患者不易操作,转运效率低下。干粉吸入剂是肺部吸入给药的另一种形式,是将微粉化药物或/与载体以胶囊、泡囊等形式,由患者采用特制的吸入装置主动吸入至肺部。干粉吸入剂无需抛射剂及压力容器,避免了呼吸和雾化之间的协调问题,简单易操作,现已取代了部分传统的压力型定量吸入气雾剂品种,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干粉吸入剂要求制剂有良好的粉雾性、有效的肺部沉积率、较低的肺部清除率和良好的载体安全性等。壳聚糖微球符合这些要求,适用于肺部给药系统:(1)壳聚糖与呼吸道和肺泡上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2)壳聚糖带正电荷,能与肺泡粘膜的负电荷相互作用,提高粘附性,降低清除率,延长肺部滞留时间;(3)具有溶胀性,其微粒在湿润的肺部沉积后即可吸水溶胀,体积径增大,避免巨噬细胞的吞噬,降低清除率;(4)可控制药物释放速率;(5)壳聚糖能打开细胞连接,促进药物吸收,且对粘膜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
磷脂复合物是药物与磷脂以1∶1或1∶2的摩尔比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一种脂质类载体,具有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增强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作用。肺泡表面成分的70-85%为磷脂类物质,以磷脂为主要材料的载体在肺部给药中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且吸收等独特优势。
姜黄素类化合物是从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类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二去甲氧基姜黄素等。姜黄素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治疗肺纤维化、肺癌等肺部疾病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治疗价值和应用前景。然而,姜黄素类化合物水溶性极差,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肺部药物浓度更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肺部吸入的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以用于干粉吸入剂经肺部给药治疗肺纤维化、肺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肺部吸入的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姜黄素类化合物:1份
磷脂:2-4份
壳聚糖:4-10份
三聚磷酸钠:2-20份
所述的姜黄素类化合物由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二去甲氧基姜黄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所述的壳聚糖脱乙酰度≥90%,黏度在70-300mpa·s之间。
所述的微球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姜黄素类化合物和磷脂溶于无水乙醇,水浴搅拌3-12h,再注入到纯化水中,制得姜黄素磷脂复合物水分散液;
(2)将壳聚糖溶于0.5-2wt%的冰醋酸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再倾入上述步骤(1)的水分散液中,混合均匀,在持续搅拌条件下滴加三聚磷酸钠溶液;
(3)将上述步骤(2)的溶液喷雾干燥,制得粉末微球:
所述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浴温度为40-60℃,无水乙醇与纯化水的体积比为1∶40-1∶100。
所述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聚糖溶液浓度为1-3%(w/v),三聚磷酸钠浓度为0.1-3%(w/v),三聚磷酸钠的用量为壳聚糖质量的0.5-2倍。
所述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的转速为1000-2500rpm。
所述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20-160℃,进样速度:1-10ml·min-1,喷雾压力:0.1-0.3Mpa。
制得的微球粉末为圆整的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在1-10μm,优选1-5μm,粒径分布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17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