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轧精密带钢加热炉内的防皱托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1705.X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9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实达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6 | 分类号: | C21D9/5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轧 精密 带钢 加热炉 防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带钢加热炉内防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轧精密带钢加热炉内的防皱托辊装置。
背景技术
冷轧带钢由于轧机原因,普遍存在“边浪”或者“中间浪”,而且钢带在加热炉内进行去应力工序时,由于加热炉腔内没有支撑的缘故,钢带因为自身重量发生下垂在钢带进入和离开加热炉的两端产生张力,超薄(0.15mm以下)的精密带钢,在经过炉体内5至10米的去应力加热过程中屈服极限降低,在同时受到炉体两端张力作用下,会产生“抽筋”现象,使带钢由于边部与中间长度不一,在张力作用下形成的表面褶皱,类似“用力拉毛巾”,这样生产出的带钢质量差,成材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轧精密带钢加热炉内的防皱托辊装置,在加热炉内设置托辊,防止钢带下垂,提高钢带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冷轧精密带钢加热炉内的防皱托辊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两端的进口和出口处安装有开卷机和收卷机,所述的开卷机和收卷机上安放钢带,所述的钢带从炉体内穿过,位于所述炉体内的钢带安装有上、下交替设置的若干个托辊,所述托辊两端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另一端伸出炉体外,从炉体两侧伸出的两根连接轴安装在升降架上,所述连接轴与安装在炉体侧面上的主电动机连接,所述升降架对称布置在炉体左、右两侧,所述升降架安装在固定架的导轨上、并且沿导轨上下移动,所述固定架上装有升降机构控制升降架上下移动,炉体左、右两侧的升降机构分别连接传动轴的两端、保持同步升降,两侧升降机构分别连接升降马达和旋转手柄、通过升降马达或旋转手柄调节升降架的高度。
所述托辊中设置在钢带上方的托辊向下压、设置在钢带下方的托辊向上顶。
所述托设置在钢带上方的托辊向下压的范围≤50毫米,所述设置在钢带下方的托辊向上顶的范围≤50毫米。
所述炉体内最少设置4个托辊、互相交替布置在钢带的上、下两面。
所述托辊之间间隔距离为1至2米。
所述连接轴位于炉体外的一端套装有隔热橡胶圈。
所述固定架上装有标尺、用于显示升托辊向下压和向上顶的位置。
所述托辊由外缘的石墨套层和耐高温钢芯组成。
所述升降机构为机械或油压升降装置。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加热炉内设置托辊,防止钢带下垂,在托辊的作用下,带钢张力分成若干段,使得带钢在宽度方向上张力分布更加均匀,降低了产生抽筋的概率,提高钢带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托辊位于炉体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冷轧精密带钢加热炉内的防皱托辊装置,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两端的进口和出口处安装有开卷机和收卷机,所述的开卷机和收卷机上安放钢带,所述的钢带从炉体1内穿过,位于所述炉体1内的钢带安装有上、下交替设置的若干个托辊2,所述托辊2两端装有连接轴3,所述连接轴3另一端伸出炉体1外,从炉体1两侧伸出的两根连接轴3安装在升降架4上,所述连接轴3与安装在炉体1侧面上的主电动机5连接,所述升降架4对称布置在炉体1左、右两侧,所述升降架4安装在固定架6的导轨上、并且沿导轨上下移动,所述固定架6上装有升降机构7控制升降架4上下移动,炉体1左、右两侧的升降机构7分别连接传动轴8的两端、保持同步升降,两侧升降机构7分别连接升降马达11和旋转手柄9、通过升降马达11或旋转手柄9调节升降架4的高度。
所述托辊2中设置在钢带上方的托辊2向下压、设置在钢带下方的托辊2向上顶。
所述托设置在钢带上方的托辊2向下压的范围≤50毫米,所述设置在钢带下方的托辊2向上顶的范围≤50毫米。
所述炉体1内最少设置4个托辊2、互相交替布置在钢带的上、下两面。
所述托辊2之间间隔距离为1至2米。
所述连接轴3位于炉体1外的一端套装有隔热橡胶圈10。
所述固定架6上装有标尺、用于显示升托辊2向下压和向上顶的位置。
所述托辊2由外缘的石墨套层和耐高温钢芯组成。
所述升降机构7为机械或油压升降装置。
在实际使用中,2根托辊在钢带通过轨迹的水平0位下的负刻度位置,另两根托辊在水平0位上的负刻度位置,穿带完成后,上位托辊垂直上移,下位托辊垂直下压,托辊距离钢带通过轨迹的距离为30至100倍的钢带厚度,而50倍时效果最好,“抽筋改善”最明显。在托辊的作用下,带钢张力分成5段,每段在炉体内的距离大约1-2米,使得带钢在宽度方向上张力分布更加均匀,降低了产生抽筋的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实达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实达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17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