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0562.0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7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泽填 |
主分类号: | A61K31/635 | 分类号: | A61K31/635;A61P17/04;A61P17/10;A61P29/00;A61K31/4402;A61K31/165;A61K31/496;A61K31/573;A61K31/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瘙痒 青春痘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特别是一种治疗皮肤瘙痒和脸部青春痘的组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瘙痒主要是存在与真皮与表皮连接处的感觉神经游离末梢在致痒因子的刺激下形成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从而造成痒觉。瘙痒的原因有多种,但大多数是由皮肤过敏、炎症反应刺激真皮内细小神经纤维,产生慢频率神经冲动,使大脑皮层感觉神经中枢产生皮肤骚痒。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差,越来越多的人被皮肤病所困扰。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皮肤突然不明原因或重或轻的瘙痒,有的还可以转移蔓延,使人坐卧不宁、难以入眠、无法忍耐,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治疗皮肤瘙痒、发炎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也包括西药配方、中药配方和中西药组合配方等。如:西药抗真菌的药物有克霉唑、制霉菌、酮康唑等,西药抗细菌的药物有新霉素、红霉素、磷霉素等,西药激素抗炎(抗组胺)药物有:氢化可、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中药配方多用何首乌、槐花、丹参、熟地黄等组合配比而成的药物,如专利号201210307455.9的专利所公布的组合配方;中西药组合配方的有皮炎康(专利号201010132400.x)所公布的组合配方。上述的西药配方或复方多属于针对性药物,只针对某一种皮肤瘙痒的原因,通常患者不能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只能不断尝试不同的抗瘙痒药物;中药配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从人体内在的调理入手,起效较慢;中西药组合配方多采用中药解毒和西药消炎,对于真菌、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因此有必要从皮肤瘙痒、发炎的机理出发,提供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瘙痒症,且标本兼治,且能快速起效的组合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炎、治疗多种皮肤瘙痒症,且抗瘙痒效果好,标本兼治的治疗瘙痒和青春豆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治疗瘙痒和青春豆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相比现有技术的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该配方在抗瘙痒、抗过敏方面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和速效性,产品性能明显高于现有消炎、抗瘙痒外用药配方,解决现有抗瘙痒配方的治疗单一性问题,另一方面,本配方大大降低了抗瘙痒药物成本,进一步简化药物制作过程,使产品稳定性、一致性更好。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法和技术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豆的组合物,其包括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复方酮康唑软膏,各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醋酸地塞米松0.01~0.1份;马来酸氯苯那敏0.1~0.5份;氯霉素2.5~10份;复方新诺明12~25份;复方酮康唑软膏64.4~85份。
优选地,各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醋酸地塞米松0.05-0.6份;马来酸氯苯那敏0.2-0.8份;氯霉素4.5-6.5份;复方新诺明15-20份;复方酮康唑软膏78.5-82.5份。
更具体地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采用片剂,氯霉素采用氯霉素注射液,复方新诺明采用复合片剂。
另一方面,本发明所涉及的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方酮康唑软膏最好采用皮康王。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复方新诺明用中药高速粉粹机以2.5万转/min进行粉碎细磨2分钟,研磨成细粉;量取氯霉素注射液,并与上述细磨药物一起加入复方酮康唑软膏中,搅拌混合均匀,则制成本发明的膏剂。
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
皮肤瘙痒主要是存在与真皮与表皮连接处的感觉神经游离末梢在致痒因子的刺激下形成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从而造成痒觉。瘙痒的原因有多种,但大多数是由皮肤过敏、炎症反应刺激真皮内细小神经纤维,产生慢频率神经冲动,使大脑皮层感觉神经中枢产生皮肤骚痒。
1.造成皮肤过敏与炎症的源头也很多,一般来说有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虫咬、物理刺激、应变性皮炎等等。
①细菌感染:皮肤毛囊内一般有座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卵圆形糠疹芽孢菌等。它们的作用产生溶脂酶,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即被分解产生游离脂酸,刺激毛囊壁,再加上脓球菌激发感染,使毛囊皮脂腺系统发炎、化脓,形成脓疱疹、毛囊炎等炎症,继而引发皮肤瘙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泽填,未经李泽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0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维生素矿物质舌下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利培酮缓释微球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