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9640.5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2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光远;姜敏;陈英;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67/04;C08L69/00;C08L1/08;C08G8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呋喃 甲酸 乙二醇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通过共混形成:
第一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 100重量份;
第一聚合物 5~50重量份;
助剂 2~15重量份;
所述助剂由载体经末端带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修饰后,依次接枝第二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聚合物形成;所述载体为纤维素珠或纤维素晶须;
所述第一聚合物与第二聚合物各自独立地选自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与聚碳酸亚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比浓粘度为0.8~1.3dL/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大于1×1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各自独立地为1×103~1×1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珠的粒径为20~1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晶须的三维结构中至少一维在0~100 nm之间。
7.一种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100重量份的第一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5~50重量份的第一聚合物与2~15重量份的助剂混合挤出,得到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
所述助剂由载体经末端带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修饰后,依次接枝第二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聚合物形成;所述载体为纤维素珠或纤维素晶须;
所述第一聚合物与第二聚合物各自独立地选自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与聚碳酸亚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8.一种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100重量份的第一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5~50重量份的第一聚合物、2~15重量份的助剂与第一有机溶剂混合,加入沉淀剂析出,得到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
所述助剂由载体经末端带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修饰后,依次接枝第二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聚合物形成;所述载体为纤维素珠或纤维素晶须;
所述第一聚合物与第二聚合物各自独立地选自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与聚碳酸亚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助剂,其特征在于,由载体经末端带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修饰后,依次接枝第二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聚合物形成;
所述载体为纤维素珠或纤维素晶须;
所述第二聚合物选自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与聚碳酸亚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助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将载体、末端带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与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加热反应,得到表面修饰的纤维素珠或纤维素晶须;
B)将所述表面修饰的纤维素珠或纤维素晶须、四氯乙烷、二甲酰氯与第二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加热反应后,加入第二聚合物,继续反应后,得到助剂;
所述载体为纤维素珠或纤维素晶须;
所述第二聚合物选自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与聚碳酸亚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96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