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点亮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38767.5 | 申请日: | 2014-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 发明(设计)人: | 谢锐涛;王双喜;肖茵;叶家星;李润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5063 广东省汕头市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点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检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背光屏点亮装置,用于实现将背光屏自动快速点亮。
背景技术
传统背光屏质量检测需要人工将背光屏机械定位于治具上,将背光屏顶部的FPC电极与治具的电极对齐,然后压紧点亮,再由操作人员在点亮的照明条件下对背光屏的质量进行检测分类。目前,随着背光屏产量的增加以及生产自动化的需要,需要开发背光屏自动检测设备,因而必须借助特殊装置自动将背光屏进行点亮。由于机械制造的误差,背光屏顶部FPC电极位置实际上有一定的印刷偏差以及机械对位控制误差,在自动检测设备上采用传统的普通对位点亮方法,有可能导致背光屏顶部的FPC电极与对应治具正负电极同时相接的现象,出现优等品也点不亮的情况,严重影响背光检测设备的检测结果和检测效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快速高效的自动点亮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点亮装置,实现将背光屏快速准确自动点亮功能,以实现背光屏检测设备快速高效的自动化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点亮装置,包括密集金手指、FC连接线、智能控制系统、直流稳压电源以及封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集金手指上包含3条及以上的相互独立的电极细线,密集金手指上的每条电极细线都独立地通过FC连接线与智能控制系统相连;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含有金手指接口、晶体管阵列、主控制板、控制电源;所述主控制板采用单片机;所述密集金手指的每条电极细线的宽度小于被测产品电极间距,电极细线的宽度根据被测产品电极间距与被测产品的电极宽度对应确定。所述密集金手指的每条电极细线都独立与晶体管阵列的两个驱动晶体管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动点亮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背光屏顶部的FPC电极靠压在密集金手指上,背光屏顶部的FPC电极与密集金手指上的1条或多电极细线相叠压;密集金手指通过FC连接线与智能控制系统连接,主控制板的单片机向金手指按顺序快速地发出微弱正负信号,为防止与同一FPC电极接触的电极细线同时通入正负电信号,而产生误判断的情况,通过编制单片机的程序,使得正负电信号在一定间隔的两条电极细线间通入,所设定的间隔距离必须大于电极细线与FPC单电极相接触的总宽度,小于FPC正负极间距的总宽度,利用晶体管阵列和采样电路自动识别出FPC上正负电极在金手指上的位置,判断出金手指的电极细线与背光屏顶部的FPC电极对应的正负极关系;智能控制系统把这些电极细线按照背光屏FPC的正负极进行分类,确定出密集金手指中密集分布的电极细线的正负电极分界线;然后按照上述逻辑判断结果,通入正确的额定电流或者额定电压,回路产生电流,点亮背光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密集金手指上的电极细线,其电极正负可随被检测背光屏的电极正负而自动对应设置,相当于密集金手指上的电极可以随着背光屏顶部FPC电极的位置而对应移动,包容了背光屏顶部FPC电极与金手指电极的叠压偏差,结构科学、简单,能实现背光屏的快速自动点亮操作,且对产品的适应性强,点亮成功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点亮装置系统组成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点亮装置密集金手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点亮装置控制系统PCB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点亮装置金手指电极细线与FPC电极正常接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点亮装置金手指电极细线与FPC电极非正常接触示意图;
在附图中,1-密集金手指、2-FC连接线、3-晶体管阵列、4-外部直流稳压电源、5-单片机、6-控制电源、7-电极细线、8-FC连接线接口、9-外部直流稳压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4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自动点亮装置金手指电极细线与FPC电极正常接触示意图,其中,电极细线共13条,由a1到m1依次编号,其宽度N1为0.1mm,两条细线间间距N2为0.075mm,FPC由A1、B1两极组成,A1极为正极,B1极为负极,其宽度N3为0.6mm,间距N4为0.2mm,电极细线与FPC电极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未经汕头市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87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