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公共母线的电力调节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38750.X | 申请日: | 2014-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2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蔡旭;姜广宇;王海松;丁卓禹;郑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启光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7/35;H02S40/30;H02S40/38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 地址: | 2412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公共 母线 电力 调节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调节系统,具体涉及基于公共母线的电力调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应用比较普遍的家庭式绿色能源系统一般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板、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系统结构一般是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充电控制器接到蓄电池,再由蓄电池接到逆变器,逆变器输出端挂负载。
此种结构能量利用率低,工况条件简单,无法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的调度。在太阳光不充足的时候,不能并接到市电网络中,限制了家庭用电,带来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公共母线的电力调节系统及方法,使家庭能源网络可在有太阳时工作在离网光伏发电状态,没有光伏能源时工作在电池供电或并网状态,实现一种能在不同工况间自由切换、且能保障用电安全、不对公共电网造成污染的电气系统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公共母线的电力调节系统,包括光伏组件、锂电池、Boost升压电路、Buck-Boost变换电路、全桥逆变电路、市电网络和负载,光伏组件通过Boost升压电路形成公共直流母线,锂电池通过Buck-Boost变换电路挂接到公共直流母线上,直流母线通过全桥逆变电路并入市电网络,在全桥逆变电路和市电网络之间串接并网开关;直流母线通过全桥逆变电路连接负载。所述Buck-Boost变换电路包括两个开关管(S2、S3)和一个电感(L2)和电容,电感(L2)和电容串联后并接于其中一个开关管(S3)上,所述锂电池并联在电容上。一种基于公共母线的电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Boost升压电路、Buck-Boost变换电路将电能储存在锂电池中,或者通过全桥逆变电路给负载供电;步骤二:光伏组件所转换而来的电能不足以驱动负载时,锂电池通过全桥逆变电路向负载供电;步骤三:光伏组件和锂电池电量不足以驱动负载时,接通市电网络向负载供电。光伏侧Boost升压电路工作在MPPT模式或者CV模式。锂电池侧双向Buck-Boost变换电路可工作在Buck模式或者Boost模式。所述Buck-Boost变换电路的控制方式 为独立PWM控制方式。所述全桥逆变电路采用单极性调制或者单极性调制。
本发明有如下积极效果:此电气设计模式可以使系统工作在:孤岛运行,光伏发电;并网运行,网侧变换器逆变;孤岛运行,电池供电;并网运行,网侧变换器整流。四种工况模式。结合合适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根据光伏组件输出功率、锂电池SOC、负载情况以及直流母线电压变化情况合理切换系统工况,保证整个系统稳定运行。Buck-Boost变换电路、Boost升压电路、全桥逆变电路构成T型结构,电气结构简单,可根据能量管理策略在几种工况之间灵活切换,结构造价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电力调节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Boost升压电路拓扑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Buck-Boost变换电路工作在Boost模式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Buck-Boost变换电路工作在Buck模式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全桥逆变电路拓扑结构图;
图6(a)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全桥逆变电路单极性调制方式;
图6(b)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全桥逆变电路双极性调制方式;
图中,1.市电网络、2.负载、3.光伏组件、4.锂电池、5.Boost升压电路、6.全桥逆变电路、7.Buck-Boost变换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启光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启光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87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火打捆外送容量协调优化配置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变换静止同步补偿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