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径传播环境中均匀线阵相位响应参数的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8672.3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2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万群;肖洪坤;徐保根;万义和;汤四龙;丁学科;龚辉;殷吉昊;邹麟;饶中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S3/02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詹福五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播 环境 均匀 相位 响应 参数 测定 方法 | ||
1.一种多径传播环境中均匀线阵相位响应参数的测定方法,包括:
步骤1.初始化处理:将均匀线阵的天线数M,划分子阵的天线个数J,均匀线阵的天线位置坐标xm=(m-1)d,d是均匀线阵相邻天线之间的间隔,m=1,2,…,M,校正信号源设置方向的个数K,校正信号源放置的不同方向θk,k=1,2,…,K,矩阵大奇异值的判断门限η,以及均匀线阵接收信号向量的个数L初始化存入内存;
步骤2.建立第一个方向的方向差矩阵:首先采用I/Q双通道接收方法或希尔伯特变换方法对接收到的放置于第一个方向θ1的校正信号源发出的含直达波信号及非直达波信号的信号进行处理,以确定均匀线阵接收信号向量;然后确定均匀线阵接收信号向量的归一化平均向量,并确定归一化平均向量及其共轭向量的哈达玛乘积,从而确定与均匀线阵相位响应参数无关的无相向量;接着对无相向量进行子阵划分,从而建立该方向的多径信号方向差矩阵;
步骤3.建立其余设定方向的多径信号方向差矩阵:待步骤2完成后将校正信号源依次置于其余设定的方向上,通过校正信号源发出的信号分别重复步骤2、从而依次建立其余方向的多径信号方向差矩阵;
步骤4.确定各设定方向校正信号源的直达波信号与非直达波信号之间的方向差:首先对步骤2、步骤3所得各多径信号方向差矩阵分别进行奇异值分解、确定大奇异值的个数,进而分别利用各个大奇异值对应的奇异向量确定信号子空间;然后利用信号子空间,分别确定校正信号源放置于各设定方向时,各校正信号源的直达波信号与其非直达波信号之间的方向差;
步骤5.确定均匀线阵相位响应参数:利用校正信号源放置的不同方向和步骤4所得的各方向相应的方向差建立相位恢复矩阵并从该恢复矩阵中确定与方向个数相同的相位恢复矩阵的子矩阵;然后对相位恢复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确定相位恢复矩阵的最小奇异值对应的右奇异向量;再将相位恢复矩阵的最小奇异值对应的右奇异向量按元素顺序分成与方向个数相同的子向量,进而将相位恢复矩阵的各个子矩阵与相应的子向量进行乘积处理,并确定其归一化平均向量,最后将均匀线阵相位响应参数向量转换为归一化平均向量的共轭向量,共轭向量中各元素即为均匀线阵相位响应参数。
2.按权利要求1所述多径传播环境中均匀线阵相位响应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对接收到的放置于第一个方向θ1的校正信号源发出的信号进行处理,以确定均匀线阵接收信号向量,其接收信号向量为:
其中:x(1)(t)为校正信号源放置于第一个方向θ1时的均匀线阵接收信号向量,t为采样时刻,t=1,2,…,L,L表示总的采样时刻数,表示均匀线阵接收信号向量x(1)(t)的第m个元素,m=1,2,…,M,M是均匀线阵的天线个数;
而所述确定均匀线阵接收信号向量的归一化平均向量,为:
其中,是均匀线阵接收信号向量x(1)(t)的第一个元素,L是均匀线阵接收信号向量的个数;
所述确定归一化平均向量及其共轭向量的哈达玛乘积,从而确定与均匀线阵相位响应参
数无关的无相向量,为:
u1=r(1)⊙r(1)*
其中:r(1)*是平均向量r(1)的共轭向量,⊙表示哈达玛乘积(对应元素相乘)。
3.按权利要求1所述多径传播环境中均匀线阵相位响应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对无相向量进行子阵划分,从而建立该方向的多径信号方向差矩阵,其方向差矩阵为:
其中:是平均向量r(1)的第m个元素,m=1,2,…,M,M为均匀线阵的天线个数,J是子阵的天线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电子科技大学;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867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变差动保护TA断线模拟方法
- 下一篇:涡流电导率测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