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8466.2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9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杜立新;宋健;曹伟平;冯书亮;王金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P7/04;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修典盛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24 | 代理人: | 胡长远 |
地址: | 0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韭菜 迟眼蕈蚊 苏云金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以及该苏云金芽孢杆菌在蔬菜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又名韭蛆、黄脚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主要危害韭菜、大葱、洋葱、小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偶尔也危害莴苣、青菜、芹菜等,是葱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生活在土壤表层,群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蛀食为害。初孵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季主要为害嫩茎,导致根茎腐烂。受害韭菜地上部分生长细弱,叶片发黄萎蔫下垂,最后韭叶枯黄死亡。夏季气温高时,幼虫向下移动,为害韭菜鳞茎,致使整个鳞茎腐烂,严重时整墩韭菜枯死。对于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糖醋液、臭氧等)和化学防治。由于物理防治方法存在操作繁琐、防治效果受环境影响大等缺点,生产上主要采用农药灌根等化学手段进行防治,但是由于韭蛆繁殖快、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导致菜农不规范或过量、甚至违规使用禁用的高毒农药进行防治,导致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杀害有益鸟类等问题,另一方面,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增强害虫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鸟类、造成害虫再度猖獗的恶性循环,不能达到对害虫种群的有效控制,同时造成韭菜农残超标,使消费者健康受到威胁。近年来毒韭菜事件频发,如:2004年4月“香河毒韭菜进京事件”、2010年4月“青岛毒韭菜”和2011年3月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连续的毒韭菜曝光事件,使得消费者“谈韭色变”,严重影响了菜农的经济利益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生物防治由于具有专一性强、对人畜无毒害、不存在产生抗药性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民健康的威胁,筛选对韭蛆有高致病性的生防微生物是防治韭蛆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措施。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从土壤或死亡昆虫体内分离出来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此类菌在芽孢形成时期能产生一种或多种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翅目、毛翅目或缨翅目等多种害虫具有杀虫活性的伴孢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简称ICPs)。这种杀虫晶体蛋白对目标害虫高效专一、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因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韭蛆的研究相对较少,如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韭蛆的效果可达75%左右(成学美等.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年04期)或84.85%(解维星.2006,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从上述可知,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该菌株对双翅目眼蕈蚊科害虫韭菜迟眼蕈蚊具有高毒杀能力。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杀虫剂。
本发明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微生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用途。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JQ23,该菌株已于2014年6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9375。
一种微生物杀虫剂,含有上述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JQ23。
上述微生物杀虫剂,其剂型为液体剂型。
上述微生物杀虫剂,其所述的液体剂型中含有上述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JQ23的芽孢浓度为107~108cfu/ml。
上述微生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菌种活化:将保存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JQ23在LB平板培养基上、在29~31℃下活化12~16h;挑取单菌落在LB斜面培养基上、在29~31℃下培养3~5天,得活化的菌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84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