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长甘蔗宿根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38389.0 申请日: 2014-07-16
公开(公告)号: CN104221649A 公开(公告)日: 2014-12-24
发明(设计)人: 游建华;谭宏伟;刘红坚;李松;莫磊兴;刘丽敏;吴凯朝;何为中;王维赞;樊保宁;翁梦苓;高轶净;淡明;刘俊仙;卢曼曼;何毅波;余坤兴;杨柳 申请(专利权)人: 游建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代理人: 李珊
地址: 530000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延长 甘蔗 宿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长甘蔗宿根的方法。

背景技术

蔗糖产业是工农业密切联系的产业,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关系蔗农群众的经济收益,而其蔗糖分含量直接影响到制糖企业的效益。因此,甘蔗生产上所推广的品种必须满足单产高,制糖企业认可的蔗糖分,同时该品种的各方面综合性状也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和农事活动的要求等。据2012年中国糖协统计,我国蔗区的主要栽培品种为新台糖22号、新台糖16号等新台糖系列品种,种植面积约占植蔗面积的73.7%。这两个品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引种进入我国大陆蔗区,尤其是新台糖22号自1999年引进后,到了2005年后成为许多蔗区,特别全国主产区-广西蔗区的主栽当家品种,另据,广西糖业协会2013年的统计,新台糖22号已占广西主要甘蔗品种种植比例的71.17%,新台糖16号占6.25%。因此,新台糖22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主栽当家品种。

在生产上甘蔗是利用蔗茎腋芽进行繁育的作物,像所有无性繁殖的作物,如马铃薯、甘薯、香蕉、草莓、大蒜等一样,长期无性繁殖,使病毒积累,危害加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给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危害甘蔗生产的主要病害有凤梨病、赤腐病、黑穗病、赤斑病、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甘蔗种植时间越长,来自各方面的危害和影响愈严重,造成品种种性退化,以致造成单产低、蔗糖分下降,宿根蔗年限逐渐缩短,大大增加植蔗种植成本。甘蔗从整地下种至淘汰翻篼重种的种植周期较长,一般是1年的新植蔗后,留3年以上的宿根蔗。当然,宿根蔗年限越长,整个植蔗周期的种植成本就越低,工农业效益就愈好。一般宿根蔗性状好的品种,可以留5年以上的宿根蔗,如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甘蔗,所推广的品种要求宿根蔗至少在5-8年以上,且单产波动不大、稳定,这才能节省植蔗成本。新台糖系列品种,尤其是新台糖22号在蔗区已推广种植了十几年,该品种退化的症状逐渐显现,尤其是易感染黑穗病,不抗花叶病,抗旱性、耐寒性不强等弱点每况愈下,直接造成了第1、第2年宿根蔗缺株断垄现象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补种、补苗,宿根蔗出苗发株率将逐年降低,单位面积有效茎数也逐年减少,导致单位面积蔗茎产量一年不如一年,一般到了第3年蔗农就被迫翻篼重种了。

宿根蔗要进行的补苗,传统的办法一般是三种,一是移密补疏,即把宿根蔗出苗发株相对较密、较多的通过人工挖老宿根蔗篼,连根系带苗,然后移栽到缺株断垄的地方,但这种方法因为移过去的是宿根蔗老根系多难以成活,新根难以萌动伸长吸收养分、水分,蔗苗极易蒸腾干枯死亡,成活率低,且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面积大的地块采用更加困难,因此,这种办法早已淘汰。二是提前育苗移栽,即在上茬蔗砍收时,在其田头地尾用同品种蔗梢芽斩为双芽段育苗,在其长到3-4张叶片时,遇到阴雨天气移植到宿根蔗缺株断垄预先挖好植蔗沟的地方,覆土后要淋定根水。如果移栽后,遇到干旱天气还要辅助保障人工淋水,直至叶片返青。此方法也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受到天气的制约。而现在全国的甘蔗80%以上是种植于缺乏人工灌溉的旱坡地,因此,这种方法在规模化生产上也鲜有人采用。三是直接用本品种的种茎补种,该方法又分为二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用本品种的种茎直接补植到缺株断垄之处,一般推广的主栽品种,如新台糖22号等,由于种茎从下种至萌芽出苗依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需要的时间很长,有时甚至长达30天以上;随着春夏温湿度的升高,低位芽完好的宿根蔗因发株出苗早,进行光合作用同化光合产物及吸收、利用养分的能力早和强,至少比补种的蔗苗提前20-30天以上进入分蘖、拔节伸长、直至成熟;种茎萌动出苗后,相对而言苗小、苗弱,特别是到了宿根蔗分蘖高峰期直至封行,易被荫蔽;由于补种蔗苗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加之根系弱小,也难以从土壤吸收到基本养分,始终赶不上宿根蔗的各方面竞争,无法成为有效茎而自然消亡,在规模化生产上难以应用,因此,教科书或权威专业书籍均不提倡采用。第二种方式,也称宿根蔗行间补苗法,即在宿根蔗行间加种一行甘蔗或者说在宿根蔗地间种新植蔗,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宿根蔗早生快发遮荫、抢养分等的不利因素,在人工管理水平高的条件下,小面积试验或生产也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弊端,首先是同品种的新植蔗如果不提前下种管护,是赶不上宿根蔗的生长速度的,同一块蔗地的植株不同步长势,很难进行统一的田间管理。新植蔗提前下种的时间也难以掌控,是甘蔗砍收前或后?其次是宿根蔗行间加种一行新植蔗后,打乱了原来的田间管理工作走道或操作行间,甘蔗机械无法行走进行中耕、施肥、培土的一系列作业,势必增加人工劳动力成本,也难以在规模化生产上使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游建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未经游建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8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