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贝雷梁悬吊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工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7666.6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明;李建民;兰春辉;甄玉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6 | 分类号: | E04G13/06;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雷梁 悬吊 模板 支撑 体系 及其 施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现浇工程的支撑结构和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贝雷梁悬吊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公路、桥梁也越来越变得四通发达;建筑外型也各具特色,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空中连廊、室内高大中庭、转换层以及造型别致的异性结构日趋增多。传统的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钢管支撑贝雷梁支架支撑体系的缺点,如搭设工期长、构配件使用量大、对基础承载力要求高、经济性差,如搭设高度30m及以上等日益显现,甚至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支撑结构和施工方法,尤其提供一种贝雷梁悬吊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工法,解决了上述行业中传统施工方法的弊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贝雷梁悬吊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单层或者多层贝雷梁组成的纵横向受力桁架;在横向贝雷梁的下弦杆上设有精轧螺纹钢吊杆,所述吊杆穿过混凝土层结构底模悬挂垂直双向承重工字钢平台;所述吊杆外可套PVC管;所述平台上方设有常规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通过调整所述吊杆的长度可以调整所述承重平台的标高和平整度,从而形成悬吊模板支撑体系。
所述混凝土层结构底模支撑于所述承重平台上方。
所述横向贝雷梁按设计间距垂直布置于纵向钢梁之上,利用自身容许应力承受浇筑混凝土产生的施工荷载。所述纵向贝雷梁支承在现有框架结构或临时支撑上,由现有框架结构或临时支撑将荷载传递至基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贝雷梁悬吊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待施工楼层即增建层上部预先架设单层或者多层贝雷梁组成的纵横向受力桁架;在横向贝雷梁的下弦杆上设有精轧螺纹钢吊杆,下部铺设承重工字钢操作 平台。
具体包括:预埋件、支撑安装;贝雷梁组拼、吊装;装底模悬吊平台;调整标高;模板支撑体系安装;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及养护;拆除模板支架及悬吊系统;拆除贝雷梁支架。
所述步骤还包括:
所述预埋件及工字钢支撑应按1:1放样;
所述预埋件采用两根工字钢,上端高出楼板面,下部锚入框架结构以下;
所述预埋件顶端可焊接钢板,作为纵向贝雷梁支撑的基座;
所述支撑使为双工字钢,与基座围焊;
所述贝雷梁与支撑基座通过U型螺栓连接或焊接。
所述结构施工时预埋U型钢筋吊钩。
所述纵横向贝雷梁组拼、吊装通过销栓和螺栓安装,顺畅吻合;
所述贝雷梁吊装时,若所述单组时采用钢管临时固定,防止倾覆;每两组采用水平撑和竖撑连成整体。
所述吊杆下端悬挂工字钢,形成底模支撑体系的承重平台。
搭设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安装;
所述混凝土浇筑沿外脚手架布设水平地泵管,所述地泵管端部加橡胶软管,随浇筑混凝土随拆卸泵管。
所述悬吊承重平台安装及模架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为控制混凝土结构浇筑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贝雷梁和其他主要结构构件进行变形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在纵向贝雷梁支点部位和横向贝雷梁跨中设置观测点,观测其在加载过程中的挠度变化。
所述监测周期,主要监测时间点顺序如下:贝雷梁安装完成,模板安装完成,钢筋绑扎完成,混凝土浇筑1/2,混凝土浇筑3/4,混凝土浇筑完成。
所述监测监控过程中设置容许值和报警值,容许变形值为计算挠度,报警值为计算挠度的1.1倍值。
为消除贝雷梁悬吊模板支撑体系非弹性变形和检测其弹性变形值,正确评价该体系的安全度,为梁板模板起拱提供依据,在体系搭设完成后宜对支架进行预压。
本发明支撑体系及其工法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不影响原有主建筑的施工进度,适时插入或平行施工高空连廊、高大中 庭及转化层等,不占用工期关键线路。
2.施工几乎不占用场地,对于施工场地狭小,大型车辆和吊装设备进出困难时,该技术显现出独特的优势。
3.因贝雷梁结构简单,运输方便,架设快捷,载重量大,互换性好,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以利用现场现有塔吊进行吊装。
4.贝雷梁只是现场拼装,无需额外加工,可缩短工期10%~50%。
5.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满堂落地脚手架等模架体系不能使用的问题,比如不与原结构发生受力关系的已有建筑加建工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7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电站联合泵房鼓形滤网二次灌浆方法
- 下一篇:脚手架用高强度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