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35869.1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8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邬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亿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9/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徐永雷 |
地址: | 21419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电力变压器 高压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式配电变压器线圈,具体地说是一种双电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10.5kV干式配电变压器高压线圈的每相绕组分成四段结构绕成,段与段绝缘垫块隔开,高压绕组为铜导线绕制,使用玻璃纤维真空浇注技术。但是这种高压线圈一次侧电压只能是10.5kV,在客户使用过程中无法达到6.3kV自由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电压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其结构简单,能够分别实现6.3kV或者10.5kV电压等级输入、满足电网过渡改造的需要、降低投资成本、节约资源。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双电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和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之间通过绝缘垫块隔开,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呈上下对称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具有上段第一首端接头、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上段第一尾端接头和上段第二尾端接头;所述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具有下段第一首端接头、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下段第一尾端接头和下段第二尾端接头;还配有连接片,上段第一首端接头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之间、上段第一尾端接头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之间、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之间、下段第一首端接头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之间、下段第一尾端接头与下段第二尾端接头之间、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与下段第一尾端接头之间均能通过连接片连接导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片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与上段第一首端接头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之间的距离、上段第一尾端接头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之间的距离、上段第二首端接头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一首端接头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一尾端接头与下段第二尾端接头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二首端接头与下段第一尾端接头之间的距离均能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孔为腰形长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能够分别实现6.3kV或者10.5kV电压等级输入,用户既可以把该产品当成6.3kV产品使用,也可以当成10.5kV产品使用,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投资成本,节约了资源,满足电网过渡改造的需要,避免了过渡期完成后更换下来的6.3kV电压等级配电变压器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10.5kV电压等级输入时的接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6.3kV电压等级输入时的接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双电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包括套装在同一铁芯上的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1和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1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之间通过绝缘垫块隔开,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1与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呈上下对称布置;所述上半段高压线圈绕组1具有上段第一首端接头1a、上段第二首端接头1b、上段第一尾端接头1c和上段第二尾端接头1d;所述下半段高压线圈绕组2具有下段第一首端接头2a、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和下段第二尾端接头2d;另外还配有连接片3,上段第一首端接头1a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1b之间、上段第一尾端接头1c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1d之间、上段第二首端接头1b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1c之间、下段第一首端接头2a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之间、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与下段第二尾端接头2d之间、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与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之间均能通过连接片3连接导通。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3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3a,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3b,所述第一连接孔3a和第二连接孔3b之间的距离与上段第一首端接头1a与上段第二首端接头1b之间的距离、上段第一尾端接头1c与上段第二尾端接头1d之间的距离、上段第二首端接头1b与上段第一尾端接头1c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一首端接头2a与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与下段第二尾端接头2d之间的距离、下段第二首端接头2b与下段第一尾端接头2c之间的距离均能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3上的第二连接孔3b优选设置为腰形长孔,这样可以提升连接片3的通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亿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亿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5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