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秸秆活性碳纤维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5637.6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军 |
主分类号: | C01B31/08 | 分类号: | C01B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邹芳德 |
地址: | 010011 内蒙古自治区呼***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秸秆 活性 碳纤维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玉米秸秆活性碳纤维生产方法,包括熔融抽丝、氧化稳定、绝氧碳化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抽丝过程是把玉米秸秆粉碎成细粉再放入捣缸,加入粘合剂,在捣缸中加热捣烂成粘稠流体,再加热抽丝制成原丝,待原丝干燥后放入蒸压釜中,在100—120℃下热蒸80—90分钟,取出干燥定型,再送入炉内在绝氧条件下加温到1100—1200℃,碳化90—120分钟,即成为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秸秆活性碳纤维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是煤焦油、沥青、羧甲基纤维素、淀粉胶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秸秆活性碳纤维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焦油与乙醇按重量的1:0.5—0.8稀释后,以秸秆重量的5—8%与秸秆混合;所述羧甲基纤维素与水按重量的1:2—3混合,取秸秆重量的7—10%与秸秆混合;所述沥青与二硫化碳按1:0.2—0.4混合,取秸秆重量的4—6%与秸秆混合;所述淀粉胶与35%的聚乙烯醇溶液调成糊状,取秸秆重量的10—15%与秸秆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秸秆活性碳纤维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秸秆粉碎的细粉,在放入捣缸前,先与液化剂混合液化,所述液化剂是由氯苯和30%的火碱溶液以1:3—4的重量比在0.5—0.8MPa及120—150℃下合成,再以硫酸液调PH值3.5—4配成,秸秆细粉:液化剂=3—4:1—1.5,搅拌均匀,120℃蒸汽熏蒸30分钟后再放入捣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秸秆活性碳纤维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抽丝的同时,向抽出的原丝喷雾防粘剂,防粘剂是按重量份由蒸馏水45—50份、乳化硅油1—2份、甘油3—4份、丙酮6—8份,在60—70℃下混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秸秆活性碳纤维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在绝氧条件下继续升温到2000—2300℃,保持60—80分钟,即成为活性碳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玉米秸秆活性碳纤维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活性碳纤维在冷浴下浸入30%的硫酸溶液处理10—20秒,送入高压釜,打入氢气,蒸汽加压0.5—0.8MPa下处理60—80分钟,减压后加入胶凝剂及润滑酯搅拌加压0.8—1MPa在80—110℃下保持25—30分钟,在经70—80℃下水洗烘干制成柔软绒状活性碳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玉米秸秆活性碳纤维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的胶凝剂是碳纤维质量的0.5—5%,加入的润滑酯是碳纤维质量的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农作物秸秆活性碳纤维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剂是羧甲基纤维素、淀粉胶、尿醛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玉米秸秆活性碳纤维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脂是按照重量份由乳化硅油2—3份,十二羟基硬脂酸4—5份,乙醇5—6份混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军,未经李文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56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