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粗糙度高峰值数毛化轧辊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4640.6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0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孙孝升;夏英莉;刘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5/04 | 分类号: | B23H5/0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粗糙 峰值 数毛化 轧辊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火花毛化领域,特别是一种低粗糙度高峰值数毛化轧辊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钢铁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有三类毛化冷轧轧辊的方法,第一类,喷丸毛化技术(SBT),第二类,电火花毛化技术(EDT),第三类,激光毛化技术(LBT),另外,还有电子束毛化技术、喷墨毛化技术、以及镀铬毛化技术,但受技术限制,这三种技术尚未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生产。
第一类毛化技术是使用最早的毛化技术,因设备成本低,设备结构相对简单,早期曾广泛应用于冷轧轧辊的毛化作业中,但因其控制精度差,毛化的重复性很难再现,在高端的冷轧行业中该技术已经被淘汰;第三类毛化技术属于较新的毛化技术,因其控制精度高备受关注,但实际工业应用中并不理想,一是工作效率低,二是其毛化后的轧辊表面凹坑过于整齐和具有规则,喷涂后的钢板存在明显色差,制约了它的应用,近年虽然出现了无序激光毛化技术,但属于有限无序,与喷砂和电火花技术的无序存在明显不同,仍不具备广泛应用的条件。
第二类毛化技术仍属于目前应用最广泛,行业认可度最高的毛化技术,其控制精度明显优于喷丸毛化技术,工作效率明显高于激光毛化技术,设备运行成本也较低,且属于纯无序毛化,是现在冷轧轧辊毛化的主流设备。
在现在电火花技术中,毛化后轧辊的粗糙度主要集中在2.0~4.5μm,尽管多数设备厂家承诺设备的加工能力是Ra=1.0~12μm,但Ra>4.5μm的实际应用意义不大,在轧辊加工上很少应用,且喷丸毛化技术也可以满足要求,而Ra<2.0μm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却非常困难,磨削缺陷覆盖、表面粗糙度均匀性、表面色差控制、表面划伤控制等问题都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粗糙度高峰值数毛化轧辊的加工方法,通过改进设备结构,改变轧辊磨削行程、减少毛化横向色差、避免毛化轧辊表面弧化、改进毛化轧辊表面 两点和划伤缺陷的步骤,实现粗糙度高峰值数毛化轧辊的加工,提高单位面积内有效凹坑或尖峰值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低粗糙度高峰值数毛化轧辊的加工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在初磨磨削中,增加两道次磨削行程,消除横印缺陷;
中磨中,中磨过程中的转速为30r/min,Z轴速度控制在2400~2600mm/min,X轴进给量控制在0.3mm/min以下,同时增加中磨次数1~2个道次;
精磨中,Z轴速度为2200mm/min,砂轮转速35m/s,将绝对电流修整由2道次增加到4道次,并且使与之相对的绝对电流的数值变化程递减的趋势,每一行程绝对电流减少1~2A,使轧辊表面粗糙度达到Ra≤0.3μm;
2)利用百分表调整电火花毛化设备前后托架的中心位,使工件中心与机床中心偏差控制在20μm以内;火花的出现的时间用微秒来测量,毛化过程中火花的频率在4~400KHz之间,选择脉间值大于脉宽值至少5ms;
3)将电解质的流量设定为60升/分钟,电解池的大小为20升,每20秒就能使电解液完全更换;
4)低粗糙度轧辊的电解质配比为每1000L的电解油配9kg石墨粉末,石墨粉末为300目,电解油中的石墨使电流通过间隙产生传导桥,同时增加了火花能够跳跃的距离;石墨颗粒保证桥的距离变成恒定值,轧辊与电极之间的规定距离范围0.05~0.15mm,能够允许更多的电解质在轧辊和电极之间流动,电压的增加和电解质中的物质,通过间隙形成一个导电桥;
5)在打毛头到达轧辊边部后,打毛头转向进行反向毛化80mm;
6)采用多道次毛化方式,第一道次电流值设为比目标粗糙度所需电流大2~3A,横移速度提高到70~80mm/min,轧辊直径越小横移速度可以设定的越大,同时门槛值需要提高到6.0~6.5V;在第二道次采用目标粗糙度所需的实际电流,脉宽较第一道次降低20%,门槛值需要降低到4.5~4.0V横移速度需要降低到55mm/min以下,在粗糙度要求低于1.5μm时,增加第3道次,参数可与第二道次相当。
加工方法所用的电火花毛化设备中的限位驱动器为中部空芯,桶壁镂空,长度为550m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4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插头热风焊接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W型件的智能控制型攻丝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