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和家居设备状态绑定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34173.7 | 申请日: | 2014-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0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 发明(设计)人: | 游延筠;邱明;游震春;毛勇;卢琪;傅春;陆志革;易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绑定 家居设备控制器 工作模式 控制指令 控制状态 单击 双击 装置及系统 家居设备 家居设备控制 切换状态 控制器 触发源 | ||
本发明适用于建筑和家居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判断该工作模式是否为绑定模式;当该工作模式为绑定模式且该绑定模式为单击状态绑定模式时,建立该单击控制指令与在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上设置的控制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当该工作模式为绑定模式且该绑定模式为双击状态绑定模式时,建立该双击控制指令与在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上设置的控制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当该工作模式为绑定模式且该绑定模式为切换状态绑定模式时,建立该单击控制指令与在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上设置的控制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本发明用于控制器(装置)和触发源的状态绑定和双击绑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和家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和家居设备状态绑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智能楼宇化已经从写字楼发展到了住宅,它以现代建筑为平台,以计算机为核心,以通信网络为支撑,综合运用了现代控制技术等多种手段,将消防报警、安全防范、宽带、中央空调、综合布线等系统融为一体的建筑。最初楼宇控制全部使用有线连接且控制器与开关和传感器的绑定是出厂前已经设置(默认设置)好而且不能修改,当控制的系统比较大时,中央控制室中布线臃肿,操作复杂;这种方式很简单易懂,安装方便,但是很耗导线、功能单调且成本高,不可扩展;然后楼宇控制开始使用无线控制,控制器与开关和传感器之间可以自由绑定(控制器的所有控制端口与开关绑定),楼宇控制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然而,现有用户无法控制多个建筑和家居设备处于预先设定的控制状态,以建筑和家居设备中的照明灯为例,当用户需要对多个照明灯进行调光时,需要走到与多个照明灯的各自对应的开关的地方,才能调节多个照明灯灯光亮度,操作繁琐,耗费了用户时间,影响了用户的操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方法,旨在解决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系统无法控制多个建筑和家居设备处于预先设定的控制状态,导致用户操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获取工作模式,判断所述工作模式是否为绑定模式,所述绑定模式包括单击状态绑定模式、双击状态绑定模式以及切换状态绑定模式;
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绑定模式且所述绑定模式为单击状态绑定模式时,所述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记录此时的控制状态,并接收触发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接收到控制指令记录为单击控制指令,建立所述单击控制指令与在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上设置的控制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绑定模式且所述绑定模式为双击状态绑定模式时,所述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记录此时的控制状态,并接收触发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接收到控制指令记录为双击控制指令,建立所述双击控制指令与在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上设置的控制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绑定模式且所述绑定模式为切换状态绑定模式时,所述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记录此时的控制状态,并接收触发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接收到控制指令记录为切换控制指令,建立所述单击控制指令与在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上设置的控制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获取工作模式,判断所述工作模式是否为绑定模式,所述绑定模式包括单击状态绑定模式、双击状态绑定模式以及切换状态绑定模式;
第一绑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绑定模式且所述绑定模式为单击状态绑定模式时,所述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记录此时的控制状态,并接收触发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接收到控制指令记录为单击控制指令,建立所述单击控制指令与在建筑和家居设备控制器上设置的控制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41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厚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制备硼化物负极材料的微乳液法及其制备的负极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