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的线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4080.4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0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匠;松冈庆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H02K3/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海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体 插槽 线圈结构 旋转电机 搭接部 相位错开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旋转电机的进一步的小型化的线圈结构。各相的线圈(21)具备多个第一要素导体(31)及多个第二要素导体(31)、将第一要素导体(31)及第二要素导体(31)所构成的对连接的第一搭接部(43)、将第一要素导体(31)所构成的对及第二要素导体(31)所构成的对连接的第二搭接部(44)。第一要素导体(31)所插入的插槽(12)和第二要素导体(31)所插入的插槽(12)沿着定子(11)的周向以第一规定间隔的间距(6插槽间距)排列,并且将相位错开比第一规定间隔小的第二规定间隔(5插槽间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旋转电机的定子装配的磁通生成用的线圈的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向旋转电机的定子装配的磁通生成用的线圈的结构,以往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2所示的结构。
上述的专利文献1、2所示的线圈是将多个要素导体通过在定子的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具备的搭接部串联连接而成的结构的线圈,这多个要素导体向在旋转电机的定子上形成的插槽中分别插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93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034428号说明书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2所示的结构的线圈中,在定子的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这双方配置有将要素导体彼此连接的多个搭接部。
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在定子的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相互接近的搭接部彼此发生干涉,各搭接部形成为从定子的轴向的一端侧或另一端侧的端面沿着该轴向具有某程度的高度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实现旋转电机的小型化方面,希望定子的轴向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搭接部的高度尽量小。
在此,通常,由各搭接部连接的2个要素导体之间的间隔(定子的周向上的间隔)越长,定子的轴向上的各搭接部的高度(以后,有时称为轴向高度)越高。
因此,在实现旋转电机的小型化方面,在由定子的轴向的一端侧的各搭接部连接的2个要素导体的间隔(定子的周向上的间隔)为单位间距的N1倍的间隔,且由定子的轴向的另一端侧的各搭接部连接的2个要素导体的间隔(定子的周向上的间隔)为单位间距的N2倍的间隔时,希望N1+N2尽量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单位间距是指在定子的周向上相邻的插槽之间的间隔(定子的周向上的间隔)。
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的线圈,即,当旋转电机的磁极的每1极的插槽数为6个的情况下,N1=7、N2=5。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N1=7、N2=5的结构的线圈记载于该文献2的图19中,并且,N1=N2=6的线圈记载于该文献2的图20中。
因此,专利文献1、2所示的线圈是N1+N2成为旋转电机的磁极的每1极的插槽数的2倍的结构的线圈。
然而,在上述的结构的线圈中,难以进一步缩短旋转电机的定子的轴向的一端侧的搭接部的轴向高度与另一端侧的搭接部的轴向高度的总和,从而难以使旋转电机进一步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背景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旋转电机的进一步的小型化的线圈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4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扭振减振器
- 下一篇:一种智能变电站的站级设备节点状态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