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锰铜合金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33355.2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4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韩丰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丰河 |
主分类号: | C22C9/05 | 分类号: | C22C9/05;C22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是一种锰铜合金,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主要用于200系列不锈钢冶炼的合金添加剂。属于冶炼用合金添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所述200系列不锈钢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是:Ni1.2,Cu0.9~1.5,Mn9.0~9.5,Cr16~18,Si≤0.75,C≤0.09,P≤0.06,S≤0.03,N≤0.25。
本发明所述锰铜合金可以作为200系列不锈钢炼钢后期加入的用来调整其组分含量的合金添加剂。
而已有技术的200系列不锈钢炼钢后期,是通过加入电解铜和电解锰来调整其组分的。
然而,制备所加入的电解铜和电解锰所消耗的能源和环境污染都较大;而且还必须将电解铜和电解锰分切成条块状,又要耗费人力和能源;尤其是向钢水中直接加入电解铜和电解锰,由于氧化烧损比较严重,因而铜和锰的得率都相对较低;而且由于铜(熔点1083℃)和锰(熔点1244℃)的熔点不同且都低于所述不锈钢的熔点,再加上铜和锰与所述不锈钢的比重(质量)也有差别,因而在所述不锈钢炼钢后期,加入用来调整其组分的添加剂电解铜和电解锰的工艺操作,显得有些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锰铜合金,将其主要作为200系列不锈钢炼钢后期用来调整所述不锈钢组分的合金添加剂,以克服已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主旨技术方案是:
一种锰铜合金,由组分Cu、Mn、Si、C、P、S和Fe组成,而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是:
Cu75~85,
Mn10~15,
Si≤4,
C≤0.5,
P≤0.08,
S≤0.04,
Fe余量。
如上述技术方案所给出的本发明锰铜合金,它的比重(质量)在7.8~8.5g/cm2范围内,熔点在950~1000℃范围内,通过配方重熔制备的锰铜合金的粒度,在50mm以下。在以上所述物理参数条件下的本发明,对所述不锈钢炼钢后期的添加调整其成分,是非常合适的。
而以上所述本发明锰铜合金,通过炼钢现场工艺控制,将其加入所述不锈钢钢水中后,能够有效调整所述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其中Si含量的增加不会超过0.034%,C含量的增加不会超过0.004%,P、S含量的增加均可忽略,而毋需担忧P和S对于所述不锈钢所产生的质量影响。
考虑到本发明产成品锰铜合金的运输和仓储,尤其是将其添加到所述不锈钢钢水中的工艺操作和工艺质量等诸多方面,本发明优选的锰铜合金的粒度在5~50mm范围。但不局限于此,本发明所主张的粒度是最佳方案。
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发明所具有的组分结构及其组分含量合理,炼钢现场工艺操作方便,铜和锰的得率高和相对于制备电解铜和电解锰能耗低和环境污染低,炼钢成本低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废纯铜和硅锰铁合金为原料,采用熔池重熔水池连续浇注冷却成型的制备方法,制取所述锰铜合金。
具体实施方式之一,
一种锰铜合金,其重熔原料的配比是:6517硅锰合金200kg,含Cu量95%的废纯铜(废紫铜型材或废紫铜导线等,以下同)800kg。所制得的本发明锰铜合金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是:Cu80,Mn13,Si≤4,C≤0.5,P≤0.08,S≤0.04,Fe余量。其粒度在5~50mm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之二,
一种锰铜合金,其重熔原料的配比是:6517硅锰合金154kg,废紫铜846kg,所制得的本发明锰铜合金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是:Cu84.6,Mn10,Si≤4,C≤0.5,P≤0.08,S≤0.04,Fe余量。其粒度在5~20mm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之三,
一种锰铜合金,其重熔原料的配比是:6014硅锰合金200kg,废纯铜800kg,所制得的本发明锰铜合金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是:Cu80,Mn12,Si≤4,C≤0.5,P≤0.08,S≤0.04,Fe余量。其粒度在20mm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之四,
一种锰铜合金,其重熔原料的配比是,6517硅锰合金167kg,废纯铜833kg,所制得的本发明锰铜合金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是:Cu83.3,Mn10,Si≤4,C≤0.5,P≤0.08,S≤0.04,Fe余量。其粒度在30mm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之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丰河,未经韩丰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33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