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0794.8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1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根;任垚宇;罗江锋;邢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C29/06;F04D29/6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压缩机 油气分离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分离消声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消声器。
技术背景
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其噪声来源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来自三大类: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
活塞压缩机中,机械噪声是由往复惯性力和旋转惯性力引起的,这也是压缩机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空气动力性噪声是气体的流动或者物体在气体中运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在制冷压缩机中,由于间歇性地吸气、排气,产生气体压力波动,引起管路振动,从而产生噪声。此外,压缩机机体的振动激起壳体中的制冷剂气体共振,也会产生噪声。电磁噪声主要是由交变磁场对定子和转子作用,产生周期性的交变力,它的切向分量形成的转矩有助于转子的转动,但径向分量会引起噪声,电磁噪声的主要来源有电动机等。
回转压缩机的噪声来源同样是机械噪声、电磁噪声和气动噪声。如在双螺杆压缩机中,转子的不平衡、轴承的磨损以及联轴器安装等原因,造成机组振动,由此激发噪声向外辐射,产生机械振动性噪声。压缩机组中的电动机等造成主要的电磁噪声。但是气动噪声是螺杆压缩机的主要噪声。双螺杆压缩机在吸气过程中,一对相啮合的阴、阳转子齿间容积在吸气瞬间处于半真空状态,吸气时齿间容积的压力与吸气压力之间存在一个压力差,这个进气压力差就产生了进气孔口的吸气噪声。在螺杆压缩机中,由于排气孔口处的内压、外压不同引起基元容积在与排气孔口连通瞬间,发生气体的定容积膨胀或压缩,使流动损失加大,从而引起附加能量损失,这些附加能量损失一部分转变为声能,随着排气孔口周期地相通、切断,产生强烈的周期性排气噪声。从目前运行的大部分螺杆制冷压缩机来看,其主要噪声频率带在800-2500Hz,因此,开发一种用于消除压缩机噪声的消音器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消声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消音器筒体以及焊接在消音器筒体内带有排油孔的主管道,主管道将消音器筒体内分为上腔室、通流腔以及下腔室三个部分,且消音器筒体的一端设有与通流腔相连通的进气导管,另一端设有与通流腔相连通的排气导管;通流腔内设有用于油气分离的丝网,且丝网与进气导管相连;主管道的管壁上设有用于削弱0.8k-2.5kHz频带噪声的若干组分支管,且若干组分支管沿主管道的轴向间隔设置在主管道上,各组分支管的长度不同,且每组分支管与主管道相连通。
从主管道的一端到另一端,各组分支管的长度依次增加。
每组分支管由若干沿主管道的周向排列的分支管组成。
所述的主管道由挡板和管壁带有缺口的管道组成;且挡板和管道的一端分别与消音器筒体的一端相连,挡板和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消音器筒体的另一端相连,挡板上开设有若干排油孔,挡板通过缺口与管道连成一体。
所述的消音器筒体上设有与下腔室相连通的排油管。
所述的下腔室与排油管相连的部分为下腔室最底部。
所述的消音器筒体采用一端设有前端盖、另一端设有后端盖的消音器壳体,且前端盖上安装有进气导管,后端盖上安装有排气导管。
所述的进气导管与前端盖同心安装在一起,排气导管与后端盖偏心安装在一起。
所述的前端盖上安装有整体法兰,后端盖上安装有活套法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主管道上设置有沿主管道的轴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组分支管,而这些分支管能够吸收噪声;又由于各组分支管的长度不同,且各组分支管吸收噪声的频率不同,因此,各组分支管的吸声频率段相互叠加共同作用,以达到有效消去多种频率段的噪声的目的,而上腔室也辅助达到吸收噪声的目的。另外,消音器筒体内设有待漏油孔的主管道,且主管道内还设有与进气导管相连通的丝网,而丝网能够对进入消音器筒体内的制冷剂(压缩介质与润滑油液滴)进行油气分离,同时还能辅助吸收噪声;分离出的润滑油通过主管道上的排油孔进入下腔室;所以,本发明消音器不仅达到了吸收噪音的目的,而且还能进行油气分离。另外,本发明制造设计简单,成本低,也可适用于其它需油气分离及消声的机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消声器的传递损失测量结果;
其中,1、后端盖,2、消音器壳体,3、分支管,4、挡板,5、排气导管,6、排油管,7、丝网,8、进气导管,9、前端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07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