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度灸疗热磁灸贴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29598.9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3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韦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润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N5/06;A61N2/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鑫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王志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度 灸疗热磁灸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以红外线为治疗方法的热磁灸贴。
背景技术
热灸疗法历史源远流长,灸法最早见于《内经》中《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国传统的热疗方法即“艾灸”。现代研究实验证明,古人使用“艾条”热灸,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艾绒燃烧时恒温释放大量热能, 并产生光热辐射。艾灸的辐射光谱,波峰在3.5um,光谱靠近近红外, 以远红外为主。临床研究发现,光的非热效应是艾灸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艾灸与穴位红外、远红外共振辐射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
目前研究表明,远红外线的有效穿透深度为0.05mm—1mm,仅达皮肤表皮的浅层,但它却可以在深部组织产生温热效果,其原因就在于远红外线释出的波长大部分的能量都被浅层皮肤的组织分子以及水分子有效吸收,进而产生振动跃迁,而自低能阶(基态)跃迁到高能阶(激发态),随后以非辐射缓解的方式释出热,或伴随转动跃迁而导致摩擦产生热。医疗上的远红外线疗法以振动跃迁产热为主要作用机制,此温热效应可以达到人体血管扩张的效果,造成血流量增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度灸疗热磁灸贴,远红外线可以深入病灶,穿透皮肤表层,在皮肤表层下产生热量,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热灸贴不能将热能传递到皮下穴位,无灸疗效果或低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度灸疗热磁灸贴,其包括基层、发热层和磁疗层,
基层,能够使氧气透过,用于与发热层组合形成恒温发热灸贴主体;
发热层,设置在基层一侧,用于与基层透过的氧气反应后产生热量,为磁疗层供热;
所述磁疗层包括陶瓷层、第二空腔和磁疗块;
陶瓷层,用于与所述隔离层组合形成第二空腔,所述陶瓷层远离基层侧与人身体接触;
第二空腔,用于存放磁疗块;
磁疗块,设置在第二空腔内,用于利用磁场对人体治疗。
上述发热层包括隔氧层、第一空腔、自发热块,
隔氧层,用于与基层组合形成第一空腔,同时隔离氧气,所述隔氧层设置在基层中间位置,隔氧层面积小于基层;
第一空腔,用于存放自发热块;
自发热块,设置在第一空腔内,与基层透过的氧气反应,用于为磁疗层提供热量。
上述隔氧层为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热压成型。
上述陶瓷层为医用无纺布和陶瓷浮泡贴合形成。
上述陶瓷浮泡在无纺布上呈放射状均匀布置。
上述隔氧层边缘与基层热压合成型。
上述隔氧层与陶瓷层边缘压热合成型。
上述基层还设有胶层,所述胶层设置在基层上靠近发热层侧,所述胶层设置在发热层周围。
上述胶层为医用压敏胶。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灸贴通过发热层经过20分钟的氧化结合后产生热量,陶瓷层中的陶瓷浮泡接收到热能后,激发产生大量的4.0um~14um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具有能量跃迁特性,将热能导入组织深部3cm~5cm穴位,致深部引起非辐射热能,产生温热效应,达到热灸效果。
发热层温度升到预设的温度后,可维持6小时以上温度不变,其中一部分热能传递至皮肤,本灸贴温度的升高,也产生了大量的红外光辐射,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深度灸疗热磁灸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深度灸疗热磁灸贴主视透视图;
图3是深度灸疗热磁灸贴布满陶瓷浮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深度灸疗热磁灸贴,其包括基层1、发热层2和磁疗层3,发热层2包括:隔氧层21、第一空腔22、自发热块23。
基层1,能够使氧气透过,用于与发热层2组合形成恒温发热灸贴主体,基层1采用微孔透气层,微孔的直径0.1um~10um,透气度3-12cm3/m2·d·MP,使氧气透过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因氧气透过量高,氧气与自发热块23反应产生的温度过高,导致因温度过高造成高温烫伤的问题。
隔氧层21,用于与基层1组合形成第一空腔22,同时隔离氧气,所述隔氧层21设置在基层1中间位置,隔氧层21面积小于基层1,隔氧层21侧靠向病灶部位,以保证热磁灸贴治疗过程中与人体没有物质交换,而只有能量交换,同时避免氧气进入,有利于自发热块23的产生温度的控制。其中隔氧层21为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热压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润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润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95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大尺寸滚轮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仪器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