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道路上下游交叉口潮汐车道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9136.7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4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徐良杰;余金林;赵欣;赵玮;刘启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F9/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琳萍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道路 下游 交叉口 潮汐 车道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城市道路上下游交叉口潮汐车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从上下游交叉口的停车线起,在行车方向右侧的车道分界线上设置物理隔离设施;
在所述物理隔离设施上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和信号灯;
从所述物理隔离设施的结束点起,施画展宽段渐变段标识线,从所述展宽段渐变段标识线的结束点起施画潮汐车道标识线;
从所述物理隔离设施的结束点起,在行车方向右侧的车道分界线上,施画潮汐车道入口纵向标识线,从所述潮汐车道入口纵向标识线的结束点起施画潮汐车道标识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上下游交叉口潮汐车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宽段渐变段标识线为白色虚线;所述潮汐车道入口纵向标识线为白色虚线;所述潮汐车道标识线为双黄实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上下游交叉口潮汐车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宽段渐变段标识线长度的确定方法为,在所述物理隔离设施的结束点处,将潮汐车道宽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以所述物理隔离设施的结束点在行车方向的左侧的对称点作为起点的15~30m车道分界线作为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为展宽段渐变段标识线长度;所述潮汐车道入口纵向标识线的长度的确定方法为,所述展宽段渐变段标识线长度作为另一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将沿所述车道分界线方向、以所述物理隔离设施的结束点作为起点的线段作为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该斜边即为潮汐车道入口纵向标识线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上下游交叉口潮汐车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潮汐车道数M确定方法如下:
Q=q1+q2 (3)
其中:D—道路交通量方向不均匀系数;
Q—道路双向总的交通量;
q1—重交通方向的交通量;
q2—轻交通方向的交通量;
C—每条车道基本通行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上下游交叉口潮汐车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物理隔离设施起点相距20m~70m的位置处,在物理隔离设施上安装所述交通警示标志;在与所述物理隔离设施起点相距50m~100m的位置处,在物理隔离设施上安装所述信号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91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材料立体蜂窝增强混凝土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冷凝器盖板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