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处理工艺及其在菌肥制备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27394.1 申请日: 2014-07-10
公开(公告)号: CN104086001A 公开(公告)日: 2014-10-08
发明(设计)人: 杨晴雅 申请(专利权)人: 杨晴雅
主分类号: C02F3/34 分类号: C02F3/34;C05G3/00;C05F1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76000 山东省临***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工业 污水 处理 工艺 及其 菌肥 制备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处理工艺及其在菌肥制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和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频繁,严重的危害了人、畜的健康乃至生命。许多湖泊和水库因氮、磷的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平衡。而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氮制订了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除氮处理技术已成为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虽然有许多方法都能有效地去除氨,如物理方法有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化学法有离子交换法、氨吹脱、化学沉淀法、折点氯化、电渗析、电化学处理、催化裂解;生物方法有硝化及藻类养殖,然而物理方法处理效果不佳,较之化学法,生物方法处理废水有如下优点:1)每种化学用品都是针对性很强的产品,当遇到其他化学物质时就有可能失效,而生物制剂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光谱性;2)化学产品可以暂时消除某些有害物质以及掩盖臭味,缺不能阻止有害物质的生成;3)使用化学产品后,水体中会有残留,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生物制剂所含天然微生物,不含致病菌和病原体,这些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以污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为食物,当污水得到净化后,这些微生物会随污染物的降低而逐渐减少,直至消亡;4)无毒,无腐蚀性,使用方便,基本不需要添加设备或是工程,节省资金投入。

工业污水成分更加复杂,特别是大量的人工合成化合物进入环境,这类物质主要是氨氮类、芳香烃类、烯烃类、脂环烃类、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尤其是大分子、难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苯酚、氯酚、甲酚、硝基酚等、芳香烃类、氰类、胺类以及氨氮等随着工厂排放的废水或固废进入环境,由于这些物质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的陌生性,在短时间内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利用,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用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微生物已不能有效地对这些污染物加以去除,这些物质长期在环境中积累,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给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由于处理污水的难度较大,而且投入资金多,我国相当一部分工业污染企业宁可接受巨额罚款也不愿意投资治理废水,即使有污水处理装置运行也极不正常。因此,开发一种建设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好的污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处理工艺,该工艺方法简单可行,能够有效地处理污水;本发明还利用污水处理工艺制备了菌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处理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复合菌剂:将混合菌液、高岭土以及麦麸按照2:1: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然后低温干燥,干燥后含水量控制在5%,即得;所述混合菌液由如下体积份的原料菌混合而成:藤黄微球菌5-6份,胶质芽孢杆菌4-5份,脱氮副球菌3-4份,红球菌2-3份,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2-3份,巨大芽孢杆菌1-2份以及蜡状芽孢杆菌1-2份;上述原料菌的浓度均控制在2-5×107个/ml;

步骤2)污水沉淀:将工业污水排入到沉淀池,静置12小时,然后调节pH为7,排入到微生物反应池中;

步骤3)污水净化:按每立方米液体每次投加复合菌剂10克,每天投加1次,连续投加三天后,再静置一周,将液体通过板框过滤器过滤,最后排出,板框过滤器过滤回收菌体及其发酵产物,得到混合物A,用于制备有机菌肥;

步骤4)菌肥制备:将小麦秸秆晒干,然后用粉碎机粉碎成小麦秸秆粉,将小麦秸秆粉、蛭石粉、褐煤粉和水按照5:3:2:10的质量比例添加到搅拌罐中,300转/分钟搅拌30分钟,然后进入反应罐,以1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100℃后,保温反应10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糊状料液;按照糊状料液和混合物A按照10:1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低温造粒即得。

优选地,所述藤黄微球菌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ATCC 49732;所述胶质芽孢杆菌为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 Krassilnikov) ATCC10012;

所述脱氮副球菌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ATCC13543;

所述红球菌为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ATCC 1590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晴雅,未经杨晴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73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