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327097.7 | 申请日: | 2014-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0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唐国民;刘培;曹鹏;王双;杨晓庆;汪晨曦;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国民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废水 深度 处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中药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制药行业是污染大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染物质浓度高,表现为COD高、色度深,对受纳的自然水体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21906-2008)表3标准要求的逐步实施,对中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是中药制药企业的必然选择。
目前,公知的中药废水处理工艺是针对《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21906-2008)表1或表2标准要求的,处理的出水达不到《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21906-2008)表3标准要求,且工程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运行稳定性差,使得中药废水深度处理在现实中缺少可操作性。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行费用低廉、操作简便、二次污染小的中药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所述装置由格栅、调节池、厌氧水解池、曝气氧化池、中沉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臭氧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其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流程:首先中药废水进入格栅,然后从格栅出水依次进入调节池、厌氧水解池、曝气氧化池、中沉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臭氧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最后从出水管排出。
本发明所述厌氧水解池的顶部设有脉冲布水器、中部设有纤维组合填料、下部设有穿孔布水管;废水从进水管进入脉冲布水器,然后进入穿孔布水管,最后经出水堰从出水管流排出;所述的臭氧氧化池上部装设有除沫器,底部安装有微孔曝气器,顶部装设密封盖板和臭氧尾气收集破坏系统,臭氧发生器与装置中微孔曝气器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与微孔曝气器间设有流量计和调节阀;废水从进水管进入,由下至上在池子中反应后,经出水堰从出水管流出;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的下部设有承托层,所述承托层内由下至上分别设有四层生物滤料层;所述除沫器分上下两层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穿孔布水管为丰字形,水力停留时间为32-48小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厌氧水解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臭氧氧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 2、脉冲布水器 3、出水堰 4、出水管 5、三相分离器 6、纤维组合填料 7、穿孔布水管 9、密封盖板,10、臭氧尾气收集破坏系统 11、波纹板除沫器 12、钛质微孔曝气器13、臭氧发生器 14、池体 15、穿孔布水管 16、出水堰 17、出水管 18、流量计 19调节阀 20、进水管 21、反冲洗进气管 22、滤板 23、滤头 24、曝气器 25、高强度生物滤料层 26、高强度生物滤料层 27、高强度生物滤料层 28、高强度生物滤料层 29、滤料层 30、反冲洗进水管 31、反冲排水管 32、出水堰槽 33、承托层 34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根据附图所示,本发明一种中药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所述装置由格栅、调节池、厌氧水解池、曝气氧化池、中沉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臭氧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 其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流程::首先中药废水进入格栅,然后从格栅出水依次进入调节池、厌氧水解池、曝气氧化池、中沉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臭氧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最后从出水管排出。
本发明所述厌氧水解池的顶部设有脉冲布水器2、中部设有纤维组合填料6、下部设有穿孔布水管7;废水从进水管1进入脉冲布水器2,然后进入穿孔布水管7,最后经出水堰3从出水管4流排出;
本发明所述的臭氧氧化池上部装设有除沫器11,底部安装有微孔曝气器12,顶部装设密封盖板9(304L不锈钢)和臭氧尾气收集破坏系统10(304L不锈钢管),臭氧发生器13与装置中微孔曝气器12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13与微孔曝气器12间设有流量计18和调节阀19;废水从进水管15进入,由下至上在池子中反应后,经出水堰16从出水管17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国民,未经唐国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70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